口腔白色絮状物是什么问
口腔白色絮状物是什么
-
口腔白色絮状物有鹅口疮(白色念珠菌感染致婴幼儿多见、口腔现白色斑膜等)、口腔黏膜炎(化疗、义齿等致口腔黏膜炎症现白色絮状物伴相关症状)、唾液黏稠(饮水少等致唾液黏稠现白色絮状无明显不适或伴原发疾病表现)等情况,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诊断需口腔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如真菌涂片培养等)来明确病因。
成因: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多见于婴幼儿,尤其是长期使用抗生素、营养不良或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白色念珠菌在口腔内大量繁殖形成白色絮状物。
表现: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斑膜,形似絮状物,不易擦去,强行擦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可能有溢血。婴幼儿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哭闹、拒食等情况。
口腔黏膜炎
成因:多种因素可导致,如化疗药物的使用(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易出现)、长期佩戴不合适的义齿、口腔局部创伤等。这些因素可损伤口腔黏膜,导致局部出现炎症反应,出现白色絮状物样改变。
表现:口腔黏膜有白色絮状物质,可能伴有疼痛、红肿、出血等症状,不同病因导致的口腔黏膜炎表现可能略有差异。例如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除了白色絮状物外,还可能有口腔黏膜溃疡等表现。
唾液黏稠
成因:饮水过少、环境干燥等因素可使唾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在口腔内形成类似白色絮状物的表现。一些疾病状态下也可能出现唾液黏稠,如脱水、某些内分泌疾病等。
表现:可见口腔内有较黏稠的白色物质,可呈絮状,一般无明显疼痛等不适症状,但如果是疾病导致的唾液黏稠,可能伴有原发疾病的相关表现,如脱水患者可能有皮肤干燥、尿量减少等表现。
不同人群口腔白色絮状物的特点
婴幼儿
鹅口疮常见: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口腔卫生易被忽视,长期使用奶瓶喂养且奶瓶清洁不彻底等情况易引发鹅口疮导致口腔白色絮状物。家长应注意奶瓶的清洁消毒,哺乳母亲的乳头也要保持清洁。如果发现婴幼儿口腔有白色絮状物,且婴幼儿出现拒食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老年人
口腔黏膜炎等情况较多:老年人可能有口腔局部疾病,如义齿不合适导致口腔黏膜长期摩擦损伤,容易出现口腔黏膜炎进而有白色絮状物。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相对较低,口腔黏膜修复能力也较差。老年人应注意义齿的适配性,定期检查口腔,保持口腔清洁,若出现口腔白色絮状物且伴有口腔不适,应及时到口腔科就诊。
长期使用抗生素人群
易出现鹅口疮:长期使用抗生素会破坏口腔内正常菌群平衡,导致白色念珠菌过度繁殖,引发鹅口疮出现口腔白色絮状物。这类人群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应注意口腔卫生,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真菌药物预防鹅口疮等真菌感染情况。
相关检查与诊断
口腔检查:医生会直接观察口腔内白色絮状物的位置、范围、形态等。例如观察白色絮状物是否容易擦拭,擦拭后的黏膜情况等。
实验室检查:对于怀疑真菌感染引起的鹅口疮等情况,可能会取白色絮状物进行真菌涂片检查或培养,以明确是否有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存在。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以准确判断病因,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