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细菌感染性口炎怎么诊断问
小儿细菌感染性口炎怎么诊断
-
诊断小儿细菌感染性口炎需详细采集病史,观察口腔局部(如黏膜、牙龈)及全身表现,行血常规、涂片、细菌培养等实验室检查,并与疱疹性口炎、手足口病等鉴别,综合判断以采取合适治疗措施,关注小儿全身状况及生命体征。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儿的病史,包括近期是否有感染病史、是否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是否有口腔局部创伤史等。例如,患儿是否在前驱期有发热、烦躁、哭闹等全身不适表现,随后出现口腔黏膜充血、水肿等局部症状。
二、临床表现观察
1.口腔局部表现
查看口腔黏膜情况,细菌感染性口炎常见口腔黏膜充血、水肿,有散在的、大小不等的糜烂或溃疡,表面覆盖有灰白色或黄色假膜,假膜较易擦去,擦去后可见溢血的创面。不同部位的口腔黏膜均可受累,如颊黏膜、舌、牙龈、上腭等部位。
观察牙龈情况,部分患儿可能出现牙龈红肿,严重时可伴有牙龈出血等症状。
2.全身表现
注意患儿是否有发热,体温可升高至38℃-39℃甚至更高,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发热症状更为明显,还可能伴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症状。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会升高。一般来说,白细胞总数可高于1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超过60%。这是因为细菌感染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多,以发挥吞噬细菌等防御作用。
2.涂片检查
取口腔假膜部位的涂片,进行革兰染色等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涂片,可以发现大量的细菌。例如,可能观察到革兰阳性或革兰阴性的病原菌,有助于明确感染的细菌类型,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3.细菌培养
采取口腔假膜或渗出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将采集的标本接种到合适的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可明确具体的病原菌种类。同时,药敏试验可以确定病原菌对哪种抗生素敏感,从而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例如,如果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药敏试验可以知道该菌株对青霉素类、头孢类等抗生素的敏感情况。
四、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
1.疱疹性口炎
疱疹性口炎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口腔黏膜损害为成簇的小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可伴有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而细菌感染性口炎主要是口腔黏膜的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假膜特点不同,且疱疹性口炎的病原学检查可发现单纯疱疹病毒,与细菌感染性口炎的病原菌不同。
2.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除了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溃疡外,手、足、臀部等部位也有皮疹表现。病原学检查可发现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A16型等,与细菌感染性口炎的病原不同。
通过以上病史采集、临床表现观察、实验室检查以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综合判断患儿是否为小儿细菌感染性口炎。在整个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小儿的年龄特点,因为小儿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所以诊断过程要及时、准确,以便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同时,要关注患儿的全身状况,对于出现高热等全身症状的小儿,要特别注意监测体温等生命体征,给予相应的支持对症处理。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