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口腔组织病理学中的颌骨骨髓炎问
如何理解口腔组织病理学中的颌骨骨髓炎
-
颌骨骨髓炎是颌骨骨髓组织、骨膜、骨质等的炎症性疾病由多种因素引发,病因包括牙源性、血源性、创伤性等,病理急性期有血管充血、中性粒细胞浸润等,慢性期有纤维组织增生、死骨形成等,临床表现急性期有红肿热痛等全身和局部症状,慢性期有瘘管溢脓等表现,分类有化脓性和特异性,儿童多为血源性需关注全身症状,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需控基础病,女性特殊时期需注意口腔卫生预防感染。
一、定义
颌骨骨髓炎是指颌骨的骨髓组织、骨膜、骨质等发生的炎症性疾病,由细菌感染(常见需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也有厌氧菌参与)、创伤、血源性播散等多种因素引发,涉及骨髓、骨皮质及骨膜的炎症反应过程。
二、病因分析
1.牙源性感染:为最常见病因,如智齿冠周炎、根尖周炎等,细菌经牙周组织或根尖周组织侵入颌骨,引发炎症。临床研究显示,约70%的颌骨骨髓炎由牙源性感染导致。
2.血源性感染:机体其他部位感染灶(如呼吸道感染、疖痈等)的细菌经血液循环播散至颌骨,儿童颌骨骨髓炎多以此途径为主,因儿童血-骨屏障功能相对不完善,细菌易定植于颌骨。
3.创伤性感染:颌骨骨折、口腔手术创伤等导致细菌直接侵入颌骨组织,若伤口处理不当,易引发感染,骨折断端的坏死骨片也可为细菌繁殖提供基础。
三、病理变化
1.急性期:早期表现为血管扩张充血,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组织水肿,随病情进展形成脓肿,脓肿周围有炎性肉芽组织包绕。此阶段通过组织学观察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聚集,局部组织坏死。
2.慢性期:炎症迁延不愈时,出现纤维组织增生,炎细胞以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浸润,可见死骨形成,死骨周围有新生骨小梁形成的修复反应,局部可形成经久不愈的瘘管,溢脓中含坏死组织碎屑。
四、临床表现
1.急性期: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张口受限,病变区牙齿松动,伴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白细胞计数升高等。
2.慢性期:局部可见瘘管形成,反复溢脓,死骨可暴露于口腔黏膜,瘘管周围组织增生,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但可因长期感染导致消瘦、贫血等慢性消耗表现。
五、分类情况
1.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由化脓性细菌引起,包括牙源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如中央性、边缘性)等,临床最常见。
2.特异性颌骨骨髓炎:如结核性颌骨骨髓炎,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致,病理上可见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等特征性改变;放射性骨髓炎与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有关,表现为骨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及慢性炎症反应,放射治疗后颌骨血供受损是关键因素。
六、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多为血源性颌骨骨髓炎,因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易扩散,需密切关注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早期诊断与抗感染治疗至关重要,避免延误导致颌骨发育受影响。
2.老年人:常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感染恢复能力差,需重视基础疾病控制,加强口腔局部感染灶的处理,预防慢性感染迁延不愈引发全身并发症。
3.女性:生理期等特殊时期抵抗力可能波动,需注意口腔卫生,预防牙源性感染,若出现口腔不适应及时就诊,避免感染扩散引发颌骨骨髓炎。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