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什么是脱肛

什么是脱肛

2025年10月14日 16:17:31
病情描述:

什么是脱肛

医生回答(1)
  • 蔡亭
    蔡亭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向他提问

    脱肛即直肠脱垂,是直肠黏膜、肛管等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疾病,病因有解剖、腹内压增高、盆底组织软弱等因素,临床表现分早期和晚期,诊断靠肛门视诊、直肠指诊、内镜检查等,治疗有非手术和手术治疗,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脱肛的病因

    解剖因素:幼儿发育不良、年老体弱者等,其骶骨弯曲度小,直肠容易脱垂;直肠前陷凹腹膜反折过低,当腹内压增高时,直肠膀胱或直肠子宫陷凹的腹膜遭牵引,将直肠前壁压向直肠壶腹,推动直肠向下脱出。

    腹内压增高:长期便秘、慢性腹泻、前列腺增生导致的排尿困难、慢性咳嗽等,均可使腹内压增高,推动直肠向下脱出。例如,长期便秘的患者,排便时需要用力屏气,腹内压升高,易引发直肠脱垂;老年男性若患有前列腺增生,排尿不畅,长期腹内压增加,也可能导致脱肛发生。

    盆底组织软弱:老年人肌肉松弛,女性生育过多和分娩时会阴撕裂,幼儿发育不全均致肛提肌及盆底筋膜发育不全、萎缩,不能支持直肠于正常位置。比如多次分娩的女性,盆底组织受损,较易出现脱肛情况;幼儿时期盆底组织尚未发育完善,也有发生脱肛的可能。

    脱肛的临床表现

    早期:排便时直肠黏膜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随着病情发展,脱出物逐渐增长,需用手托回,伴有排便不尽和下坠感。

    晚期:脱肛在咳嗽、喷嚏、走路、久站或稍一用力即可脱出,脱出后局部有发胀感,也可感到腰骶部胀痛,脱出的黏膜有黏液分泌,黏膜常受刺激可发生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分泌可夹杂血性黏液,刺激肛周皮肤,可引起瘙痒。

    脱肛的诊断方法

    肛门视诊:让患者下蹲做排便动作,观察有无直肠脱出及脱出的长度等情况。

    直肠指诊:检查肛管、直肠的松紧度等,了解有无其他病变。

    内镜检查: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观察直肠黏膜的情况,排除其他肠道病变。

    脱肛的治疗原则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儿童、体弱多病者。主要包括改善排便习惯,避免便秘与腹泻;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缩短排便时间;积极治疗咳嗽、前列腺增生等腹内压增高的疾病;可进行提肛运动锻炼,增强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功能。例如,每日进行数次提肛运动,每次持续数秒,反复进行,有助于改善脱肛症状。

    手术治疗: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无效、脱垂程度较重者。手术方式有多种,如直肠悬吊固定术等,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不同人群脱肛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脱肛多为黏膜脱垂,常可自愈。应注意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长时间排便,积极治疗腹泻等肠道疾病。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脱肛情况,若出现脱出物不能还纳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脱肛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其身体状况。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预防其他并发症,如因脱肛导致局部感染等情况,需加强局部护理。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增生等,以降低腹内压。

    女性:女性在妊娠、分娩等特殊时期易出现脱肛相关问题。妊娠期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增加腹压;分娩后要注意盆底肌肉的锻炼,促进盆底组织恢复,预防脱肛发生。若已发生脱肛,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同时注意产后的身体调养。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