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是什么病问
麻疹是什么病
-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有特定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分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有肺炎等并发症,可通过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等诊断,需与其他出疹病鉴别,可通过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主动免疫、被动免疫)预防,婴幼儿、孕妇等特殊人群需特殊关注预防。
一、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出疹后5天内均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也可经污染的玩具、用具等间接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未接种过麻疹疫苗、免疫力低下者易感染。
二、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6-18天,平均10天左右,潜伏期末可有低热、全身不适。
前驱期:持续2-4天,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同时伴有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口腔颊黏膜可见麻疹黏膜斑(柯氏斑),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出疹期:多在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面、颈部,然后自上而下蔓延至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为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可融合成片,疹间可见正常皮肤。出疹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可高达40℃,咳嗽加剧,伴嗜睡或烦躁不安。
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按出疹顺序逐渐消退,消退后皮肤有糠麸样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三、并发症
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可由麻疹病毒本身引起,也可继发细菌感染,是麻疹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喉炎:表现为声嘶、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可因喉梗阻窒息死亡。
心肌炎:多见于年龄较小及病情较重的患儿,可出现气促、心悸、面色苍白、心电图异常等表现。
脑炎:发病率较低,但病死率高,可遗留智力低下、癫痫、瘫痪等神经系统后遗症。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主要根据流行病学史(如接触史)、临床表现(发热、卡他症状、麻疹黏膜斑、皮疹特点等)进行诊断,必要时可进行麻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确诊。
鉴别诊断:需与风疹、幼儿急疹、猩红热等出疹性疾病鉴别。风疹全身症状轻,无麻疹黏膜斑,皮疹散在,消退快,无色素沉着及脱屑;幼儿急疹热退疹出;猩红热皮疹为弥漫性充血性针尖大小丘疹,有草莓舌、口周苍白圈等表现。
五、预防
管理传染源:对麻疹患者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隔离期限为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
切断传播途径:保持室内通风换气,空气消毒,避免患儿与易感者接触。
保护易感人群:
主动免疫: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有效措施,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规定8月龄接种第一剂,18-24月龄接种第二剂。
被动免疫: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注射免疫球蛋白可预防发病,6天后注射可减轻症状,免疫有效期3-8周。
特殊人群方面,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感染麻疹后发生重症及并发症的风险更高,因此更要注重预防,如及时接种疫苗,避免带婴幼儿去人员密集且通风不良的场所。孕妇若感染麻疹,可能对自身健康及胎儿造成不良影响,需特别注意防护,一旦接触麻疹患者应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