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肠套叠症状及治疗问
儿童肠套叠症状及治疗
-
儿童肠套叠有典型症状(腹痛、血便、腹部包块及伴随症状如呕吐、腹胀等),治疗有空气灌肠复位、钡剂灌肠复位及手术治疗,不同年龄儿童(婴儿期、幼儿期)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特殊人群(有先天性肠道畸形、免疫功能低下儿童)肠套叠也有相应特殊情况需综合考量。
一、儿童肠套叠症状
1.典型症状
腹痛:多见于婴幼儿,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哭闹,可伴有屈膝缩腹等表现,发作间歇期患儿可安静玩耍或入睡,反复发作后患儿精神萎靡、嗜睡等。这是由于肠管套叠处的肠壁受到牵拉及肠系膜受刺激引起。
血便:病后6-12小时可出现果酱样黏液血便,是重要特征之一。这是因为肠套叠时,套入部的肠黏膜与血液、黏液混合而成。
腹部包块:多在右上腹季肋下,可触及有轻度压痛的腊肠样肿块,表面光滑,稍可活动。
2.伴随症状
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呕吐,初期为反射性呕吐,呕吐物为奶块或食物,后期可呕吐胆汁样物甚至粪便样物,提示肠梗阻加重。对于年龄较大儿童,可能有腹胀等表现。
二、儿童肠套叠治疗
1.空气灌肠复位
是早期小儿肠套叠的主要治疗方法。通过肛门注入空气,使肠套叠部位逐渐复位。一般适用于病程在48小时以内,全身情况良好,无明显脱水、电解质紊乱及腹膜炎表现的患儿。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的表现为患儿腹痛缓解,排气、排便,腹部包块消失,X线平片示空气进入回肠远端,盲肠内空气影消失等。
2.钡剂灌肠复位
当空气灌肠不能复位时可考虑钡剂灌肠复位。其原理与空气灌肠类似,通过注入钡剂使套叠肠管复位。但相比空气灌肠,钡剂可能有一定副作用,如误吸等风险。
3.手术治疗
若肠套叠时间较长(超过48-72小时),或已发生肠坏死、肠穿孔等情况,需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肠套叠复位术、肠切除吻合术等。对于存在肠套叠复发高危因素的患儿,如梅克尔憩室等导致肠套叠的病因,在复位同时可能需处理原发病灶。
三、不同年龄儿童肠套叠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婴儿期
婴儿肠套叠起病急,症状典型与非典型表现可能同时存在,家长需密切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排便等情况。由于婴儿不会表达腹痛,主要通过哭闹等表现来提示,所以更需要家长细心护理,一旦发现异常哭闹、血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幼儿期
幼儿可能能部分表达不适,但表述不清,仍需家长结合其腹部体征等综合判断。在治疗过程中,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检查和治疗,术后要注意幼儿的伤口护理等。
四、特殊人群(如存在基础疾病儿童)肠套叠的情况
1.有先天性肠道畸形基础的儿童
这类儿童发生肠套叠的风险相对较高。在治疗时,除了针对肠套叠本身的处理外,还需要充分评估基础疾病对手术等治疗方式的影响。例如,若儿童合并先天性巨结肠等疾病,在手术复位或切除肠管时,要考虑基础疾病对肠道功能恢复等多方面的影响,术后恢复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肠道功能及基础疾病的相关指标。
2.免疫功能低下儿童
免疫功能低下儿童发生肠套叠后,感染风险相对增加。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预防感染,如严格的无菌操作等。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综合考虑免疫功能低下对复位效果及手术耐受性的影响,一旦需要手术,要加强术后的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治疗,以促进患儿恢复。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