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的症状问
龋齿的症状
-
龋齿因发展阶段不同症状有差异,浅龋有色泽改变、探诊粗糙;中龋颜色变深、有敏感症状;深龋形成龋洞、敏感明显且食物易嵌入;进展到牙髓阶段有自发痛、温度刺激加剧疼痛,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并治疗。
浅龋阶段
色泽改变:牙齿表面会出现白垩色斑块,这是因为细菌产酸导致牙齿脱矿,使得牙釉质的透明度改变。例如,在牙齿的窝沟处或邻面,原本光滑透明的牙釉质出现不透明的白色区域,这是浅龋较早期的表现,一般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多在口腔检查时发现。
探诊情况:用探针检查时,可感觉牙齿表面粗糙,有轻微的粗糙感或钩拉感,此时龋损局限在牙釉质层,龋洞尚未形成。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儿童可能不太能准确表达牙齿不适,家长需注意观察儿童牙齿表面色泽变化,若发现牙齿有可疑的白垩色区域,应及时带儿童就诊检查。对于成年人,自身可通过定期口腔自查,关注牙齿表面是否有异常色泽改变。
中龋阶段
颜色变化:龋损进一步发展,病变到达牙本质浅层,牙齿表面的白垩色斑块会逐渐变成棕色或黑褐色。因为牙本质小管暴露,细菌及其代谢产物更容易渗透,导致颜色改变更明显。
敏感症状:患者会出现对冷、热、酸、甜等刺激的敏感症状。当食用冷的饮料(如冷饮)、热的食物(如热汤)、酸性食物(如果汁)或甜食时,牙齿会产生短暂的酸痛感,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这是因为中龋时,龋损接近牙髓,外界刺激可通过牙本质小管传导到牙髓,引起牙髓神经的反应。儿童在中龋阶段可能会因为对冷热酸甜敏感而出现拒食某些食物的情况,家长要留意儿童的饮食变化;成年人则可能会因为进食特定食物时出现牙齿酸痛而引起重视。
深龋阶段
龋洞形成:龋损到达牙本质深层,形成较深的龋洞。龋洞外观较明显,用探针探查时,可感觉到龋洞较深,且可能接近牙髓。
明显敏感:对刺激的敏感症状更明显,冷、热、酸、甜刺激可引起较强烈的疼痛反应,刺激去除后疼痛仍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一般不会出现自发痛。此外,食物容易嵌入龋洞中,当食物嵌入龋洞时,会压迫牙髓组织,引起疼痛。儿童在深龋阶段,由于龋洞较深,可能会因为进食时食物嵌入疼痛而影响咀嚼,进而影响营养摄入;成年人则可能因为深龋导致进食不便,且疼痛会干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龋病进展到牙髓阶段
自发痛:当龋病进一步发展,细菌感染波及牙髓,引起牙髓炎时,会出现自发痛。疼痛为阵发性,夜间疼痛往往较白天剧烈,疼痛不能定位,患者常感觉牙齿疼痛但无法准确指出是哪一颗牙齿疼痛。儿童在牙髓受累出现自发痛时,可能会表现出哭闹、烦躁不安等症状,因为儿童无法像成年人一样准确描述疼痛的性质和部位;成年人则会明显感觉到牙齿的持续性疼痛,严重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
温度刺激加剧疼痛:对冷、热刺激的反应更强烈,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即使刺激去除,疼痛仍不会立即消失,有时还会出现热痛冷缓解的现象,这是急性牙髓炎的典型表现之一。例如,饮用热水时会引起剧烈疼痛,而含冷水可能会暂时缓解疼痛,但这只是暂时的,随后疼痛又会发作。
总之,龋齿的症状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加重,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定期口腔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龋齿并及时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引发更严重的口腔问题。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