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息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区别问
喘息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区别
-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期常见与感染相关的特殊类型支气管炎,起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症状,血常规常示病毒感染特征、胸部X线多无特异性改变,治疗以对症支持及控制感染为主;哮喘是多种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症状反复发作有气道高反应性,辅助检查有支气管舒张或激发试验阳性等,需长期抗炎治疗,儿童需注意与喘息性支气管炎早期鉴别及规范化管理,成年哮喘需注意生活方式等。
一、定义差异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特殊类型支气管炎,多与感染因素相关,本质是支气管的炎症反应伴喘息表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呈反复发作性喘息、气促等症状。
二、病因区别
喘息性支气管炎:主要病因是病毒感染,常见病原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等,部分可由细菌感染或吸入过敏原等诱发,但感染是主要触发因素。
哮喘: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若家族中有哮喘病史,子代发病风险增高;环境因素是重要诱因,包括吸入性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刺激性气体(如烟雾、冷空气等)、食物过敏原(如牛奶、鸡蛋等),此外呼吸道感染也可诱发哮喘发作。
三、临床表现特点
喘息性支气管炎:起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症状,如鼻塞、流涕等,随后出现咳嗽、喘息,喘息程度一般相对较轻,随炎症控制(如感染得到有效治疗),喘息等症状多可逐渐缓解,病程相对较短,一般数天至2周左右。
哮喘:症状呈反复发作性,典型表现为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常在夜间及清晨发作或加重,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弥漫性哮鸣音,缓解期可无明显症状,但气道炎症持续存在。
四、辅助检查差异
喘息性支气管炎:血常规检查多提示病毒感染特征,如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胸部X线检查多无特异性改变,或仅示肺纹理增粗。
哮喘: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增加≥12%且FEV增加绝对值≥200ml)或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可反映气道高反应性;过敏原检测可发现患者对某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呼气峰流速(PEF)变异率≥20%有助于诊断。
五、治疗要点
喘息性支气管炎:以对症支持及控制感染为主,如病毒感染引起可采用抗病毒治疗(具体药物需根据病原体选择),同时给予止咳、平喘等对症处理,一般无需长期抗哮喘治疗。
哮喘:需长期抗炎治疗,常用药物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以控制气道炎症,急性发作时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等)缓解症状,且需避免接触过敏原等诱发因素,不同年龄患者的管理需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如儿童哮喘要注重长期规范化管理及定期随访。
六、特殊人群考虑
儿童群体:喘息性支气管炎在婴幼儿中多见,需注意与哮喘早期鉴别,避免过度诊断为哮喘而给予不必要的长期抗哮喘治疗;而儿童哮喘则要关注其生长发育,避免接触过敏原,定期评估病情控制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成年人群:喘息性支气管炎多因感染等急性因素诱发,积极控制感染后病情多可好转;成年哮喘患者需注意维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吸烟、接触污染空气等,规律用药并定期复诊以控制病情稳定。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