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是什么问
口腔溃疡是什么
-
口腔溃疡是常见口腔黏膜疾病,有遗传、免疫、精神、营养等多种病因,分轻型、重型、疱疹样三种类型,对不同人群影响及注意事项不同,儿童需养成良好习惯等,孕妇要注意口腔清洁等,老年人要注意口腔卫生等并控制全身性疾病。
一、病因
1.遗传因素:约40%的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若父母双方均患有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子女患病的概率相对较高。
2.免疫因素: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时易发病,如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体液免疫失调等。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也会增加。
3.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可诱发口腔溃疡。例如,学生在考试期间、职场人士面临重大工作压力时,口腔溃疡的发病风险可能升高。
4.营养因素:缺乏维生素B1、B2、B6、B12以及叶酸、铁、锌等微量元素时易患口腔溃疡。比如长期偏食、节食的人群,由于营养摄入不均衡,较易出现口腔溃疡。
5.其他因素:创伤性因素,如口腔内有锐利的牙尖、残根、残冠等长期摩擦口腔黏膜可引起创伤性口腔溃疡;某些系统性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等也与口腔溃疡的发生有关;此外,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人类巨细胞病毒等)、细菌感染(如幽门螺杆菌等)也可能参与口腔溃疡的发病过程。
二、临床表现
1.轻型口腔溃疡:最为常见,初起时黏膜上出现充血的小斑点,直径约2-4mm,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央凹陷,表面覆盖黄色假膜,周围有红晕带,灼痛明显。好发于唇、颊、舌等非角化黏膜区,一般1-2周可自愈,但易复发。
2.重型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坏死性黏膜腺周围炎。溃疡大而深,似“弹坑”,直径可达10-30mm,深及黏膜下层甚至肌层,周边红肿隆起,基底微硬,表面有灰黄色假膜或灰白色坏死组织,疼痛剧烈,愈合后可留瘢痕。病程可达1-2个月甚至更长。
3.疱疹样口腔溃疡:溃疡小而多,散在分布于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似成簇的小疱疹,直径小于2mm,可融合成较大的溃疡,周围黏膜充血,疼痛较重型溃疡轻,但可伴有头痛、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三、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口腔溃疡可能与饮食不均衡、口腔卫生不良、感染等因素有关。家长需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监督其正确刷牙;调整饮食结构,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口腔情况及全身表现,若口腔溃疡持续不愈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2.孕妇:孕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免疫力改变等易引发口腔溃疡。孕妇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心态。一般轻度口腔溃疡可通过自身调整缓解,若症状严重,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处理,因为某些药物在孕期使用需考虑对胎儿的影响。
3.老年人:老年人口腔溃疡可能与机体免疫力下降、口腔局部因素(如牙齿磨损、义齿不合适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有关。老年人要注意口腔卫生,定期检查口腔,及时处理口腔内的不良刺激因素。控制好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以降低口腔溃疡的发病风险。同时,饮食上应选择易咀嚼、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过硬、过烫的食物刺激口腔黏膜。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