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内的牙齿能够进行拔除吗问
口腔内的牙齿能够进行拔除吗
-
可拔除牙齿情况包括严重龋坏无法修复、重度牙周病松动严重、阻生智齿引发相关问题、正畸减数及外伤无法保留的牙齿,拔牙禁忌证有心血管系统疾病未控制、血液系统疾病、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急性炎症期、孕妇前后三月及长期服特殊药物者,特殊人群中孕妇孕中期拔牙相对安全需告知且操作轻柔,儿童乳牙滞留可拔、年轻恒牙慎拔,老年人拔牙前需全面评估基础病。
一、可拔除的牙齿情况
1.严重龋坏且无法修复的牙齿:当牙齿因龋齿导致牙体组织大范围破坏,经牙髓治疗等无法恢复其解剖形态和功能,继续保留可能引发反复疼痛、感染扩散等问题时,可考虑拔除。例如,深龋累及牙髓引发根尖周病变,经多次治疗仍无法改善预后的牙齿。
2.重度牙周病导致牙齿松动严重的情况:牙周病进展到晚期,牙槽骨严重吸收,牙齿松动Ⅲ度(牙齿松动幅度超过2mm且唇舌向松动),已无保留价值时需拔除。此类牙齿继续保留可能加重牙周组织破坏,甚至影响邻牙及全身健康。
3.阻生智齿相关情况:阻生智齿常因萌出空间不足,引发冠周炎反复发作、邻牙龋坏、牙列拥挤等问题,这种情况下阻生智齿多需拔除。例如,近中阻生的智齿反复刺激周围软组织导致冠周红肿疼痛。
4.正畸治疗需要减数的牙齿:为排齐牙列、调整咬合关系,部分患者需拔除少量牙齿(如双尖牙等)以创造足够空间,此类牙齿可根据正畸方案进行拔除。
5.外伤导致无法保留的牙齿:牙齿因外力撞击等导致冠折、根折严重,无法通过修复恢复功能,或根折部位接近龈下无法修复时,需拔除该牙齿。
二、拔牙的禁忌证
1.心血管系统疾病:未控制的高血压(血压≥180/110mmHg)、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急性期等患者,拔牙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需病情稳定后经医生评估再决定是否拔牙。
2.血液系统疾病:重度贫血(血红蛋白<60g/L)、白血病、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处于急性发作期)等,拔牙后易出现出血不止等严重并发症,需先治疗基础病改善凝血功能后再考虑。
3.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8.88mmol/L)时,拔牙后感染风险增高,需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范围(一般空腹血糖≤8.3mmol/L),且无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时才可拔牙。
4.急性炎症期:口腔局部急性炎症(如急性化脓性牙髓炎发展为根尖周脓肿急性期、急性冠周炎等)时,拔牙易导致感染扩散,需待炎症控制后再进行。
5.孕妇:妊娠前3个月和后3个月拔牙易引发流产或早产,孕中期(4~6个月)拔牙相对安全,但也需谨慎评估,严格掌握适应证。
6.长期服用特殊药物:如长期服用抗凝剂(华法林等)的患者,需评估停药或调整抗凝方案后再拔牙,以避免出血风险增加;服用双膦酸盐类药物的患者拔牙后有发生颌骨坏死的风险,需提前与相关科室沟通评估。
三、特殊人群拔牙注意事项
孕妇:孕中期(4~6个月)拔牙相对安全,但仍需充分告知医生妊娠情况,拔牙操作需轻柔,术后密切观察有无流产迹象。
儿童:乳牙滞留影响恒牙萌出时需拔除滞留乳牙;年轻恒牙需谨慎拔牙,尽量保留患牙,若必须拔除需评估对恒牙胚的影响,术后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预防感染。
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拔牙前需全面评估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严格控制基础病,拔牙后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预防伤口感染。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