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是什么血栓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是什么血栓

2025年10月15日 10:45:14
病情描述: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是什么血栓

医生回答(1)
  • 马为
    马为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主要是血小板-纤维蛋白血栓,其形成与病原微生物侵袭致心内膜损伤及凝血-抗凝平衡失调有关,临床诊疗及护理需综合小儿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多方面因素管理。

    在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时,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等)侵袭心内膜,损伤心内膜表面。心内膜损伤后,内皮下胶原暴露,激活血小板,血小板黏附、聚集在损伤部位,同时凝血系统被激活,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逐渐形成以血小板和纤维蛋白为主的血栓,即赘生物。这种血栓的形成与感染导致的心内膜损伤以及凝血-抗凝平衡失调有关。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侵袭引发感染性心内膜炎,进而形成此类血栓。

    相关影响及应对考虑因素

    年龄因素: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心内膜结构和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感染后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形成赘生物的机制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但本质上都是基于感染导致的心内膜损伤和凝血异常。在护理和治疗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小儿的生长发育状态,以及感染控制对血栓形成和病情转归的影响。

    生活方式:小儿的生活方式相对简单,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往往与潜在的感染源有关,如口腔感染、皮肤感染等,所以要注意小儿的个人卫生,减少感染风险,这间接与赘生物的形成相关。

    病史因素:如果小儿有基础心脏疾病等病史,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风险更高,赘生物形成的可能性也增加。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小儿,需要更加密切监测,早期发现感染迹象并及时处理,以预防赘生物的形成和相关并发症。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主要为血小板-纤维蛋白血栓,其形成与感染致心内膜损伤及凝血失衡相关,在临床诊疗及护理中需综合考虑小儿的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多方面因素来进行管理。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