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通过空气传播吗问
新型冠状病毒通过空气传播吗
-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不是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特殊环境特定人群需特别注意防护。
飞沫传播
飞沫是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产生的大颗粒气溶胶,一般认为,病毒随飞沫排出后,在空气中短距离(通常在1-2米内)沉降,易感人群吸入后可能被感染。有研究表明,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但这并非主要的传播途径。例如,在一些医疗机构的密闭空间中,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医护人员长时间接触高病毒载量的患者,存在气溶胶传播的风险,但总体而言,飞沫和密切接触才是更常见的传播方式。
密切接触传播
密切接触是指直接接触到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等。比如与感染者握手、拥抱、共用餐具等,病毒可以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而发生感染。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接触被污染物品后更容易感染,但防护措施得当可有效降低风险;对于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基础疾病,感染后病情相对更易加重,所以更需注重避免密切接触感染源以及做好防护。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病情恶化的风险可能更高,因此更要严格防范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
空气传播的相关情况
一般认为,新型冠状病毒不是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空气传播通常是指病原体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并远距离传播,而新型冠状病毒在空气中的存活时间和传播距离相对有限,主要传播还是依赖飞沫和密切接触。不过在一些特定的高风险环境中,比如患者密集且通风不良的场所,可能会有病毒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的情况,但这是相对特殊的情况,并非普遍的传播方式。对于特殊人群,如婴幼儿,由于其活动范围相对较小,在家庭等相对固定环境中,若能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等,可大大降低感染风险;对于孕妇,也需要特别注意防护,减少处于可能存在气溶胶传播风险的环境中的时间,因为孕妇感染后对自身和胎儿都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