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抗心率失常药有哪些问
一类抗心率失常药有哪些
-
Ⅰ类抗心律失常药分为Ⅰa类(代表药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Ⅰb类(常用药利多卡因、美西律等)、Ⅰc类(代表药普罗帕酮等),老年人、儿童、女性在使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时有不同注意事项,有基础心脏疾病史的患者使用时需考虑原有疾病影响并调整方案。
Ⅰa类:代表药物有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奎尼丁通过阻滞心肌细胞膜钠通道,降低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率,延长有效不应期等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临床可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的转复及预防等,但可能引起低血压、QT间期延长等不良反应;普鲁卡因胺对心肌的直接作用与奎尼丁相似,主要用于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等。
Ⅰb类:常用药物有利多卡因、美西律等。利多卡因主要作用于浦肯野纤维和心室肌,抑制钠通道的激活状态和失活状态,恢复钠通道的静止状态,从而发挥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常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美西律化学结构与利多卡因相似,主要用于慢性室性心律失常。
Ⅰc类:代表药物有普罗帕酮等。普罗帕酮能明显阻滞钠通道,减慢传导速度等,适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等,但严重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动过缓等患者应慎用,可能引起口干、头痛等不良反应。
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使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时需密切监测血药浓度及肝肾功能,因为药物代谢排泄可能受影响,从而导致药物蓄积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儿童使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需非常谨慎,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药物在儿童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与成人有差异,一般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只有在严格评估获益大于风险时才谨慎使用,且需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相关指标变化。女性在妊娠期、哺乳期使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时,要充分评估药物对胎儿、婴儿的影响,因为药物可能通过胎盘或乳汁影响胎儿和婴儿的健康,需在医生的严密监护下权衡利弊使用。有基础心脏疾病史的患者使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时,要考虑原有心脏疾病对药物代谢和反应的影响,比如有心力衰竭病史的患者使用某些Ⅰ类抗心律失常药可能加重心力衰竭,需谨慎评估并调整用药方案。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