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问
1岁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
-
1岁小儿脑瘫早期有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异常(包括增高和减低)、姿势异常、反射异常(原始反射延迟消失、立直及平衡反射发育延迟)等症状,家长需重视,发现异常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早期干预对改善预后重要,要密切关注小儿生长发育情况。
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增高:小儿可能表现为肢体僵硬,被动活动时阻力增大。例如换尿布时难以分开双腿,四肢活动不灵活。这是由于脑部病变导致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受损,使得肌肉的紧张度失去正常平衡,锥体系受损会使肌肉牵张反射亢进,从而肌张力增高。
肌张力减低:部分患儿可出现肌张力减低,表现为肢体松软,像棉花一样无力,不能维持正常的姿势,仰卧位时四肢呈外展外旋位,头后仰等。这是因为脑部相关神经调控机制出现问题,导致肌肉的收缩能力减弱。
姿势异常
常出现异常的姿势,如手常呈握拳状,拇指内收,下肢常表现为交叉腿(剪刀步),仰卧位时头后仰、下肢伸直等。这是由于脑部病变影响了对身体姿势的正常控制,使得肌肉的不平衡收缩导致身体处于不正常的体位状态。
反射异常
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正常小儿出生后具有的原始反射如握持反射、拥抱反射等会在一定月龄后逐渐消失,而脑瘫小儿这些原始反射可能延迟消失,例如握持反射4个月后仍存在。这是因为脑部的神经发育及反射调控系统出现障碍,使得原始反射不能按正常的时间进程消退。
立直反射及平衡反射发育延迟:立直反射如颈立直反射、躯干立直反射等以及平衡反射的发育也会落后于正常小儿,比如不能在被推动时保持身体的平衡,不能正常地调整身体姿势以保持稳定。这是由于脑部对身体姿势和平衡的调控功能受损,导致这些反射的发育受到影响。
对于1岁小儿出现上述早期症状时,家长应高度重视,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如头颅MRI等)等,以便早期发现脑瘫并进行早期干预。早期干预对于改善患儿的预后非常重要,可通过康复训练等多种手段来促进小儿运动功能等方面的发育,尽量减轻脑瘫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要密切关注小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尤其是运动、姿势等方面的表现,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