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心肌梗死的形态是什么

心肌梗死的形态是什么

2025年10月15日 12:05:49
病情描述:

心肌梗死的形态是什么

医生回答(1)
  • 方媛
    方媛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向他提问

    心肌梗死有大体形态和显微镜下形态,大体形态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急性期各阶段、亚急性期、慢性期表现各异;显微镜下早期、中期、后期、慢性期也有相应改变,不同人群心肌梗死基本病理改变相似但可能有个体差异导致的细节不同,总体遵循基本规律。

    急性期(6-24小时):心肌质地变软,色泽苍白或呈土黄色,部分区域可见心肌纤维呈波浪状或断裂,镜下可见心肌纤维凝固性坏死,核碎裂、消失,胞质嗜酸性增强,间质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

    急性期(1-3天):心肌表面可出现充血出血带,切面可见坏死心肌质地较硬,与周围正常心肌界限开始隐约可辨,镜下坏死区域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增多。

    亚急性期(数天至数周):坏死心肌逐渐被肉芽组织取代,心肌表面充血出血带减轻,坏死区域与正常心肌界限渐清晰,呈灰黄色,镜下可见肉芽组织增生。

    慢性期(数周以上):坏死心肌被瘢痕组织替代,心肌表面呈灰白色、质地较硬的瘢痕组织,与周围心肌界限分明,镜下为玻璃样变的瘢痕组织。

    心肌梗死的显微镜下形态

    早期(几小时内):心肌细胞可见凝固性坏死改变,细胞核固缩、碎裂、溶解,胞质嗜酸性增强,横纹消失,但细胞轮廓尚保存,间质可见水肿、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中期(1-2天):坏死心肌细胞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达高峰,可见中性粒细胞吞噬坏死心肌细胞的现象,间质水肿明显。

    后期(数天至数周):坏死区域开始出现巨噬细胞浸润,吞噬坏死物质,随后肉芽组织长入,成纤维细胞增生,逐渐替代坏死组织。

    慢性期:坏死组织完全被瘢痕组织替代,瘢痕组织由大量的胶原纤维组成,细胞成分极少,心肌细胞完全缺失。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发生心肌梗死时,大体和显微镜下形态在基本病理改变上是相似的,但可能在病变进展速度等方面因个体差异有一定不同。例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微血管病变等因素,心肌梗死的病理改变可能在一些细节上有其特殊性;长期吸烟的人群,心肌梗死的坏死区域可能在炎症反应等方面有不同的表现程度;老年患者可能在心肌修复等方面相对更缓慢,瘢痕形成的过程可能有其自身特点等。但总体的心肌梗死形态学特征是遵循上述基本规律的。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