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洗澡的注意事项问
高血压患者洗澡的注意事项
-
高血压患者洗澡需注意水温适宜(37℃-40℃,年龄大的更要把控)、时间不宜过长(15-20分钟左右,肥胖等心肺功能弱的更要缩短)、洗澡前避免空腹或饱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尤其重要)、洗澡中注意防滑且动作缓慢(防滑倒和体位改变致血压波动)、洗澡后及时擦干保暖(防受凉致血压升高,出现不适要休息测压)。
一、水温适宜
高血压患者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来说,水温以37℃-40℃较为合适。过高的水温可能会使血管扩张,导致血压短暂下降,甚至引发头晕等不适;过低的水温则可能刺激血管收缩,促使血压升高。对于年龄较大的高血压患者,由于其对温度的感知可能相对不敏感,更要特别注意把控水温,避免因水温不当而出现血压波动。
二、洗澡时间不宜过长
洗澡时间应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过长时间洗澡会使身体处于相对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血液循环加快,心脏负担加重,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对于患有高血压且有肥胖等生活方式问题的患者,更要注意缩短洗澡时间,因为肥胖人群本身心肺功能可能相对较弱,长时间洗澡会进一步增加身体的耗氧量和心脏负荷。
三、洗澡前的准备
洗澡前要避免空腹或饱腹。空腹洗澡时,血糖可能会降低,导致身体能量不足,容易出现头晕、乏力等情况,而血糖波动可能影响血压;饱腹时,胃肠需要较多血液进行消化,洗澡时外周血管扩张,会相对减少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影响消化,同时也可能引起血压的波动。对于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血糖和血压的双重波动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健康风险。
四、洗澡中的注意事项
洗澡时要注意防滑。高血压患者在洗澡过程中如果不慎滑倒,可能会因为身体的剧烈动作导致血压急剧升高,引发意外。老年人由于身体平衡能力下降,更要采取防滑措施,如在浴室铺设防滑垫等。同时,洗澡时不要突然起身,动作要缓慢,防止因体位突然改变而引起血压的大幅波动。
五、洗澡后的护理
洗澡后要及时擦干身体并保暖。洗澡后身体毛孔处于张开状态,容易受凉,受凉可能会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对于体质较弱的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洗澡后要尽快穿上保暖的衣物,避免着凉。如果洗澡后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休息,必要时测量血压,观察血压变化情况。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