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房颤是怎么引起的?

房颤是怎么引起的?

2025年10月15日 13:21:55
病情描述:

房颤是怎么引起的?

医生回答(1)
  • 黄欣
    黄欣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向他提问

    房颤相关因素涵盖心脏结构异常如高血压性心脏病致左心室压力负荷增加等引发、冠心病致心肌缺血缺氧等增加风险、心脏瓣膜病致心房扩大等诱发,心脏电生理异常中心房颤动自身触发机制与肺静脉异位电活动有关,全身性疾病里甲状腺功能亢进致代谢亢进等增加几率、糖尿病致血管内皮损伤等易诱发,年龄增长使发生率升高,生活方式中长期大量饮酒损伤心肌等增加风险,基础病史如心力衰竭致心房淤血等诱发、心肌病致心肌结构功能异常是易患因素。

    一、心脏结构异常相关因素

    1.高血压性心脏病:长期高血压使左心室压力负荷增加,导致左心房扩大及心肌肥厚,心房肌细胞电生理特性改变,易引发心房颤动。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房颤发生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人群。

    2.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细胞损伤及纤维化,影响心房电传导,增加房颤发生风险。心肌梗死患者房颤发生率较高。

    3.心脏瓣膜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导致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引起心房扩大、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而诱发房颤。

    二、心脏电生理异常相关因素

    1.心房颤动自身触发机制:肺静脉等部位的异位起搏点异常放电,可触发心房颤动的发生。约90%的阵发性房颤与肺静脉异位电活动有关,异位放电导致心房电活动紊乱,引发房颤发作。

    三、全身性疾病影响

    1.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使机体代谢亢进,心脏处于高动力状态,心率加快且心肌耗氧量增加,长期可致心房结构和电生理改变,增加房颤发生几率。临床观察发现,甲亢患者房颤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2.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自主神经病变及心肌代谢紊乱,影响心脏电传导系统,易诱发房颤。

    四、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心脏结构和功能逐渐退化,心房肌纤维化、窦房结功能减退等情况增多,老年人房颤发生率显著升高。65岁以上人群房颤患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人群。

    五、生活方式因素

    1.长期大量饮酒:酒精可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影响心脏电传导,还可导致心房扩大。研究表明,长期过量饮酒者房颤发生风险较非饮酒者显著增加。

    六、基础病史相关因素

    某些基础病史如心力衰竭,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使心房淤血、压力增高,促进心房重构,进而诱发房颤;心肌病患者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也是房颤的易患因素。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