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皮肤如何吸收热量

皮肤如何吸收热量

2025年10月15日 19:34:55
病情描述:

皮肤如何吸收热量

医生回答(1)
  • 龚子鉴
    龚子鉴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向他提问

    散热方式包括皮肤通过红外辐射向周围环境散热(安静时主要方式,散热多少取决于皮肤与环境温差)、机体热量直接传给接触的温度较低物体的传导散热(效率与接触面积、温差及物体导热性相关)、通过气体或液体流动交换热量的对流散热(风速越大越快)、水分从皮肤表面蒸发带走热量的蒸发散热(分不感蒸发和可感蒸发),特殊人群中婴幼儿皮肤表面积相对大需注意保暖,老年人皮肤血液循环功能下降散热能力弱环境调节要谨慎,肥胖者皮下脂肪厚高温下易散热困难需透气轻薄衣物并保持环境通风,患有血液循环障碍疾病者皮肤散热功能可能受影响需关注体温并调整环境温度以维持体温稳定。

    一、辐射散热

    皮肤通过红外辐射向周围环境散发热量,是安静状态下主要的散热方式,不受环境温度限制,散热多少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度差,温差越大辐射散热越多。例如,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与环境温差小,辐射散热减少;而在炎热环境中,温差大则辐射散热增多。

    二、传导散热

    机体热量直接传给与之接触的温度较低物体。其散热效率与接触面积、温差及物体导热性相关。如接触凉的物体时,热量通过传导散发,在冷水中传导散热比空气中快,因水的导热性高于空气。

    三、对流散热

    为传导散热的特殊形式,通过气体或液体流动交换热量,风速越大对流散热越快。例如风吹过皮肤时,加速空气流动,促进热量散发;在无风环境中,对流散热效率降低。

    四、蒸发散热

    水分从皮肤表面蒸发带走热量,分为不感蒸发和可感蒸发。不感蒸发持续进行,每日约600-800ml,不受意识控制;可感蒸发为出汗时的蒸发,出汗越多蒸发散热越多,汗液蒸发需吸收热量从而降低体温。

    特殊人群影响及注意事项

    婴幼儿:皮肤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更快,需注意保暖,避免因散热过快导致体温过低,日常应选择合适厚度的衣物维持体温平衡。

    老年人:皮肤血液循环功能下降,散热能力减弱,环境温度调节需更谨慎,寒冷时易因散热不足致体温异常,炎热时需注意通风降温,避免中暑风险。

    肥胖者:皮下脂肪厚影响散热,高温环境下更易出现散热困难,需选择透气、轻薄衣物,并保持环境通风,防止体温过高引发不适。

    病史相关:患有血液循环障碍疾病者(如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皮肤散热功能可能受影响,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必要时就医调整环境温度以维持体温稳定。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