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什么是开放性骨折

什么是开放性骨折

2025年10月15日 19:55:45
病情描述:

什么是开放性骨折

医生回答(1)
  • 郭常安
    郭常安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向他提问

    开放性骨折是骨折端与外界相通且皮肤或黏膜破裂的骨折,分三度,有局部和全身表现,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需早期清创、骨折固定、预防感染,儿童、老年人及特殊职业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开放性骨折的分类

    根据软组织损伤的程度,开放性骨折可分为三度:

    一度开放性骨折:皮肤被骨折端自内向外刺破,创口较小,软组织损伤轻微。

    二度开放性骨折:皮肤破裂或撕脱,创口较长,软组织损伤较严重,但无广泛缺损及深部组织损伤。

    三度开放性骨折:广泛的皮肤、皮下组织及肌肉严重损伤,常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开放性骨折的临床表现

    局部表现:受伤部位有疼痛、肿胀、畸形,可看到骨折端外露。

    全身表现:如果开放性骨折合并大量出血或感染,可能出现休克、发热等全身症状。

    开放性骨折的诊断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查看受伤部位的外观、触诊等初步判断骨折情况。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等;对于一些复杂情况,CT等检查可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

    早期清创: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步骤,应在伤后6-8小时内进行,彻底清除污染的异物、坏死组织和血肿等,尽量减少感染的机会。

    骨折固定:根据骨折的类型等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如外固定架固定、内固定等,以恢复骨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预防感染: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根据创口情况和可能的致病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不同人群开放性骨折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骨骼的再生能力较强,但儿童的皮肤和软组织相对较薄弱,受伤后恢复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同时要密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局部软组织的恢复,因为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骨折可能会对骨骼的生长产生影响,例如可能导致肢体不等长等情况,在护理时要注意避免过度活动骨折部位。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开放性骨折后愈合相对较慢,而且老年人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保证蛋白质、钙等的摄入,以促进骨折愈合,同时要积极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护理时要帮助老年人定期翻身、拍背等。

    特殊职业人群:如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需要频繁活动受伤部位的人群,开放性骨折后在恢复阶段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康复建议,逐步进行功能锻炼,但要避免过早进行过度的负重等活动,防止骨折再移位或影响恢复。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