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外踝骨折要一直躺着吗

外踝骨折要一直躺着吗

2025年10月15日 17:30:10
病情描述:

外踝骨折要一直躺着吗

医生回答(1)
  • 程立明
    程立明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向他提问

    外踝骨折后并非一直躺着,早期需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用支具等固定制动;中期可逐步增加活动,调整体位;后期逐渐恢复正常活动,不同阶段有相应活动和体位安排以促进愈合与恢复。

    早期(1-2周内)

    卧床休息与患肢抬高:骨折早期局部会有肿胀、疼痛等症状,此时可适当卧床休息,同时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这样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一般建议卧床时保持患肢抬高体位,每天可多次进行,每次抬高时间根据恢复情况而定,通常每次15-30分钟左右。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新陈代谢较快,但骨骼修复能力虽强也需注意正确体位,同样要保证患肢抬高以利于消肿。成人患者在早期也应避免长时间下垂患肢,否则会加重肿胀和疼痛。

    非卧床时的制动与保护:在卧床休息间隙,也需要使用支具或石膏等进行固定制动,防止骨折部位进一步移位。比如使用踝关节支具将踝关节固定在功能位,限制踝关节的活动,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需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固定,确保骨折端稳定。

    中期(2-6周)

    逐步增加活动:随着时间推移,肿胀逐渐消退,疼痛有所缓解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增加活动量。此时可以进行一些不负重的关节活动,如在卧床或坐位下进行踝关节的屈伸练习等。对于儿童,由于其恢复能力相对较快,但也需在医生密切监测下进行适度活动,活动幅度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导致损伤加重。成人则可以在固定可靠的情况下,在床边进行一些简单的站立练习,但要注意力量的控制,避免突然用力。

    体位调整:不再需要一直保持完全卧床状态,可以适当坐起或短时间站立,但要注意保护患肢,避免受到外力碰撞等。

    后期(6周以后)

    恢复正常活动为主:当骨折恢复到一定程度,一般6周以后,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增加活动量,恢复正常的日常活动,但仍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再次受伤。此时体位方面基本恢复正常生活状态,但仍需根据恢复情况注意保护患肢,比如在进行一些可能涉及踝关节的活动时,如上下楼梯等,要缓慢进行,确保骨折部位已经稳定。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由于其骨质情况可能相对较差,恢复时间可能稍长,在后期恢复活动时更要谨慎,遵循医生的个体化康复建议,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以保证安全有效地恢复功能。

    总之,外踝骨折后不是一直躺着不动,而是要根据骨折恢复的不同阶段进行合理的体位和活动安排,以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