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心悸的医学解释是什么

心悸的医学解释是什么

2025年10月15日 20:44:00
病情描述:

心悸的医学解释是什么

医生回答(1)
  • 陈策
    陈策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向他提问

    心悸是患者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其发生涉及心脏搏动增强(生理性因素如剧烈运动等,病理性因素如高血压性心脏病、甲亢等致心脏搏动增强)、心律失常(心动过速、过缓或心律不齐致节律异常引发心悸)、心脏神经官能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致心跳快感心悸),相关影响因素有年龄(儿童防先心病、老人查冠心等)、性别(甲亢女性更常见致心悸风险可能增高)、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及基础病控制不佳诱发生理或症状)、病史(有心脏病或甲状腺病史者风险更高需监测心电图等指标)。

    心悸是一种患者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其发生涉及多种医学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

    一、发生机制

    1.心脏搏动增强

    生理性因素:如剧烈运动、精神过度紧张、大量饮酒、饮浓茶或咖啡等,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脏收缩力增强,从而引发心悸。

    病理性因素:某些疾病状态下可出现心脏搏动增强,例如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心脏后负荷增加,心脏代偿性收缩力增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腺素分泌过多,导致机体代谢亢进、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引起心脏搏动增强。

    2.心律失常:当出现心动过速(如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动过缓(如窦性心动过缓等)或心律不齐(如心房颤动等)时,心脏的节律发生异常改变,可被患者感知为心悸。

    3.心脏神经官能症: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尤其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时,会使心跳加快,患者主观上感觉心悸。

    二、相关影响因素

    1.年龄因素

    儿童出现心悸需警惕先天性心脏病等,因先天心脏结构异常可能影响心脏正常搏动;老年人出现心悸则需重点排查冠心病、心律失常等老年常见心血管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心脏功能及结构易发生退变,相关疾病发生率升高。

    2.性别因素

    一般无特定性别差异,但某些疾病与性别有一定关联,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在女性相对更常见,而该疾病可引发心悸症状,故女性患此类疾病时心悸发生风险可能相对增高。

    3.生活方式

    长期熬夜、过度劳累、大量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易诱发生理性心悸;对于本身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高血压患者若不规范控制血压,血压波动较大时也易出现心悸症状。

    4.病史因素

    有心脏病史(如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甲状腺疾病史(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的人群,发生心悸的风险更高,需密切关注心脏及相关指标变化,如定期监测心电图、甲状腺功能等。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