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如何康复锻炼问
骨折后如何康复锻炼
-
骨折康复分早期以消肿胀、防肌肉萎缩进行骨折部位上下关节等长收缩锻炼,中期骨折有一定稳定性后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锻炼,后期骨折基本愈合后重点恢复肢体力量与日常功能;儿童康复锻炼需注重趣味性、动作轻柔并结合游戏化且观察恢复情况,老年人康复需缓慢、选低强度运动防跌倒,特殊病史人群如糖尿病者要监测血糖、保伤口清洁。
一、早期康复锻炼(骨折后1-2周内)
骨折早期以消除肿胀、预防肌肉萎缩为主。可进行骨折部位上下关节的等长收缩锻炼,例如上肢骨折时,可握拳、松拳,每次持续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3-4次;下肢骨折时,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伸直腿,绷紧大腿肌肉),同样每次持续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3-4次。此阶段锻炼需避免影响骨折部位稳定性,动作轻柔。
二、中期康复锻炼(骨折后2-4周)
骨折部位有一定稳定性后,可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锻炼。若为上肢骨折,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肩关节、肘关节的主动屈伸、旋转等活动,如缓慢弯曲和伸直手指、手腕,逐渐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每次活动至轻度疼痛耐受范围,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若为下肢骨折,可进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借助支具或他人辅助进行缓慢的屈膝、伸膝动作,同样遵循逐渐增加幅度的原则。
三、后期康复锻炼(骨折后4周以上)
骨折基本愈合后,重点在于恢复肢体力量与日常功能。上肢可进行抗阻训练,如使用弹力带进行手部的拉伸抗阻练习,增强手部及上肢肌肉力量;下肢可进行站立、行走训练,初始可借助拐杖等辅助器具,逐步增加站立时间和行走距离,同时进行蹲起等动作,增强腿部肌肉力量与关节稳定性。此阶段锻炼需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循序渐进,一般每周可适当增加活动量10%-15%。
四、不同人群康复锻炼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骨折愈合快,但康复锻炼需更注重趣味性,避免儿童产生抵触情绪。锻炼时动作应轻柔,可结合游戏化方式进行,如通过玩具引导关节活动,同时密切观察骨折部位恢复情况,及时调整锻炼强度。
老年人:老年人骨折康复需更缓慢,因骨质密度下降等因素,锻炼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逐步恢复肢体功能,且需注意平衡,防止跌倒,锻炼过程中若出现疼痛加剧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并就医。
特殊病史人群:如有糖尿病史的骨折患者,康复锻炼时需注意血糖监测,避免因锻炼导致血糖波动过大,且要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感染,因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能力相对较弱。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