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处理扭伤的脚踝问
怎样处理扭伤的脚踝
-
脚踝扭伤急性期0~48小时内要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48小时后可热敷并进行康复锻炼,儿童扭伤需尽快就医评估,老年人处理要谨慎,孕妇优先非药物处理且需联合评估,若出现疼痛剧烈等情况要立即就医排除严重损伤。
一、急性期处理(受伤后0~48小时内)
1.休息(Rest):立即停止导致脚踝扭伤的活动,让受伤脚踝充分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例如,避免行走、跑步等负重运动。
2.冰敷(Ice):使用冰袋或毛巾包裹的冰块对扭伤脚踝进行冰敷,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天3~4次。冰敷可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注意冰袋与皮肤之间需隔层衣物,防止冻伤。冰敷应在受伤后48小时内进行。
3.加压包扎(Compression):使用弹性绷带对扭伤脚踝进行适当加压包扎,注意包扎力度适中,既起到限制肿胀的作用,又不影响血液循环。
4.抬高患肢(Elevation):将扭伤的脚踝抬高至高于心脏水平位置,利用重力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二、恢复期处理(受伤48小时后)
1.热敷:受伤48小时后,可改用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消肿和组织修复。热敷温度不宜过高,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
2.康复锻炼:在疼痛可耐受范围内进行适当的脚踝康复锻炼,如缓慢进行脚踝的屈伸、旋转等动作,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强度,有助于恢复脚踝的灵活性和力量,但需避免过度活动加重损伤。例如,坐着或躺着时,缓慢勾脚、绷脚,每次保持5~10秒,重复多次。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骨骼和韧带发育未完全,扭伤后恢复能力相对较弱,且可能因表述不清难以准确传达不适,因此一旦发生脚踝扭伤,应尽快带至医院进行专业评估,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排除骨折等情况,处理时严格遵循医生指导,避免自行不当处理。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等问题,脚踝扭伤后恢复相对较慢,处理时需更加谨慎制动,及时就医明确损伤程度,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康复和更细致的护理,以防止损伤加重或引发其他并发症。
3.孕妇:孕妇脚踝扭伤时,应优先采用非药物的RICE原则处理,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如需要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同时及时寻求妇产科和骨科医生的联合评估,确保母婴安全。
四、就医指征
若出现扭伤后脚踝疼痛剧烈、肿胀严重、无法负重、皮肤出现明显瘀斑、怀疑有畸形或活动受限明显等情况,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以排除骨折、韧带严重损伤等严重情况。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