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什么是布病

什么是布病

2025年10月15日 20:18:25
病情描述:

什么是布病

医生回答(1)
  • 蒋卫民
    蒋卫民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向他提问

    布病是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原分羊种等且羊种毒力强,传播途径有接触、消化道、呼吸道,急性期有发热等表现,慢性期有关节畸形等,地区上牧区发病多,人群与职业相关,预防需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儿童、孕妇、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

    布病即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病原学特点

    布鲁氏菌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根据菌种可分为羊种、牛种、猪种等,其中羊种布鲁氏菌毒力最强,致病性也相对突出。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直接接触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如接触病畜的乳汁、尿液、粪便等,或处理病畜皮毛、肉品时未做好防护,病菌可通过皮肤黏膜侵入人体。

    消化道传播:食用被布鲁氏菌污染的未彻底煮熟的乳、肉、蛋等食物,病菌可经消化道黏膜进入人体。

    呼吸道传播:吸入含有布鲁氏菌的气溶胶,如在处理病畜粪便、羊水等产生气溶胶的环境中未采取防护措施,可通过呼吸道感染。

    临床表现

    急性期:患者多有发热,热型不规则,可呈弛张热或间歇热;伴有多汗、乏力、关节疼痛(以大关节为主,如膝关节、髋关节等)、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慢性期:由急性期迁延而来,可出现关节畸形、肌肉萎缩等,部分患者还可能有神经、心血管等系统的慢性损害表现。

    流行病学特征

    地区分布:在牧区、半牧区发病相对较多,这些地区家畜养殖环境易导致布鲁氏菌传播。

    人群分布:与职业密切相关,牧民、兽医、屠宰工人、皮毛加工者等因接触病畜及相关污染物的机会较多,感染风险较高。

    预防措施

    管理传染源:对病畜进行隔离治疗,病畜的排泄物、流产胎儿等需妥善处理,防止病菌扩散。

    切断传播途径:接触病畜或其污染物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手套、口罩等;食用乳、肉、蛋等食物时要确保彻底煮熟;保持环境清洁,定期对可能被污染的场所进行消毒。

    保护易感人群:高危职业人群可接种布鲁氏菌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时需遵循相关免疫程序和要求。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感染布病时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需密切观察其是否有发热、关节不适等表现,尽量避免儿童接触病畜及被污染的物品,一旦怀疑感染应及时就医。

    孕妇:孕妇感染布病需谨慎处理,因布鲁氏菌可能影响胎儿健康,应及时就医评估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合适的诊疗措施,避免自行用药。

    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布病后更易发展为慢性病程,要加强防护,如减少接触病畜及污染环境的机会,出现相关可疑症状时应尽早就诊,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