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布病问
什么是布病
-
布病是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原分羊种等且羊种毒力强,传播途径有接触、消化道、呼吸道,急性期有发热等表现,慢性期有关节畸形等,地区上牧区发病多,人群与职业相关,预防需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儿童、孕妇、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
布病即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病原学特点
布鲁氏菌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根据菌种可分为羊种、牛种、猪种等,其中羊种布鲁氏菌毒力最强,致病性也相对突出。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直接接触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如接触病畜的乳汁、尿液、粪便等,或处理病畜皮毛、肉品时未做好防护,病菌可通过皮肤黏膜侵入人体。
消化道传播:食用被布鲁氏菌污染的未彻底煮熟的乳、肉、蛋等食物,病菌可经消化道黏膜进入人体。
呼吸道传播:吸入含有布鲁氏菌的气溶胶,如在处理病畜粪便、羊水等产生气溶胶的环境中未采取防护措施,可通过呼吸道感染。
临床表现
急性期:患者多有发热,热型不规则,可呈弛张热或间歇热;伴有多汗、乏力、关节疼痛(以大关节为主,如膝关节、髋关节等)、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慢性期:由急性期迁延而来,可出现关节畸形、肌肉萎缩等,部分患者还可能有神经、心血管等系统的慢性损害表现。
流行病学特征
地区分布:在牧区、半牧区发病相对较多,这些地区家畜养殖环境易导致布鲁氏菌传播。
人群分布:与职业密切相关,牧民、兽医、屠宰工人、皮毛加工者等因接触病畜及相关污染物的机会较多,感染风险较高。
预防措施
管理传染源:对病畜进行隔离治疗,病畜的排泄物、流产胎儿等需妥善处理,防止病菌扩散。
切断传播途径:接触病畜或其污染物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手套、口罩等;食用乳、肉、蛋等食物时要确保彻底煮熟;保持环境清洁,定期对可能被污染的场所进行消毒。
保护易感人群:高危职业人群可接种布鲁氏菌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时需遵循相关免疫程序和要求。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感染布病时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需密切观察其是否有发热、关节不适等表现,尽量避免儿童接触病畜及被污染的物品,一旦怀疑感染应及时就医。
孕妇:孕妇感染布病需谨慎处理,因布鲁氏菌可能影响胎儿健康,应及时就医评估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合适的诊疗措施,避免自行用药。
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布病后更易发展为慢性病程,要加强防护,如减少接触病畜及污染环境的机会,出现相关可疑症状时应尽早就诊,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