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与房扑的区别问
房颤与房扑的区别
-
房颤与房扑在定义与心电图表现上不同,房颤P波消失代之以f波、心室律绝对不规则,房扑是规则锯齿状F波、心室律可规则或不规则;临床症状有差异,房颤症状多样且不同人群表现有别,房扑症状相对有特点且不同年龄人群表现不同;病因与好发人群均与心脏基础疾病相关且生活方式因素有影响;治疗原则均包括控制心室率、转复心律及抗凝等但不同人群治疗有差异。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等的f波,频率通常在350-600次/分钟,心室律绝对不规则。
心房扑动(房扑):也是心律失常的一种,心电图表现为规则的锯齿状扑动波(F波),频率一般在250-350次/分钟,心室律可规则或不规则。
临床症状
房颤:患者可有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或合并基础心脏病者可能症状不典型,严重时可导致心功能恶化、脑卒中风险增加等。对于儿童患者,房颤相对少见,若发生可能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导致生长发育受影响等情况,不同年龄儿童症状可能有所差异,年龄较小儿童可能表现为喂养困难、呼吸急促等。女性患者在某些生理周期或激素变化时可能房颤发作频率有变化。
房扑:患者症状相对房颤可能有一定特点,部分患者可有心慌、胸闷等症状,心室率较快时也可出现类似房颤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但一般相较于房颤心室率相对更有规律一些。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症状表现也有差异,儿童房扑同样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及生长发育等。
病因与好发人群
房颤:常见病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老年人相对好发,但现在也有年轻化趋势,男性和女性均可发病,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大量饮酒、过度劳累等可能增加房颤风险。
房扑:病因也与心脏基础疾病相关,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同样可见于有上述基础心脏疾病的人群,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生活方式因素如长期酗酒等也可能与房扑发生有关。
治疗原则
房颤:治疗包括转复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抗凝治疗等。转复心律可采用药物(如胺碘酮等)或电复律等方法,控制心室率常用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抗凝治疗根据CHA2DS2-VASc评分来决定是否需要应用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等,不同年龄患者抗凝治疗需考虑出血风险等差异,儿童患者抗凝治疗需非常谨慎评估利弊。
房扑:治疗也包括控制心室率、转复心律及抗凝等,转复心律可采用药物或电复律,控制心室率药物选择类似房颤,抗凝治疗同样依据相应评分,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等房扑患者治疗需综合考虑母婴安全等多方面因素。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