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心肌缺血后能运动吗

心肌缺血后能运动吗

2025年10月15日 10:21:44
病情描述:

心肌缺血后能运动吗

医生回答(1)
  • 靳亚非
    靳亚非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心肌缺血后能否运动分情况,病情稳定期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等,中青年和老年患者运动强度等有别,有基础病史者需注意相关指标变化,运动前后有要求;病情不稳定期,若频繁心绞痛发作等,绝对不能运动,要卧床休息,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等。

    一、病情稳定期的运动情况

    1.运动的益处及合适运动方式

    当心肌缺血患者病情处于稳定期时,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运动耐力等。一般可选择有氧运动,如步行,速度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以每分钟60-100步为宜,开始时每次可进行10-15分钟,逐渐增加到每次30分钟以上,每周可进行3-5次。慢跑也是不错的选择,但要注意根据自身心脏功能调整速度,避免过度劳累。游泳也是一种很好的有氧运动,水的浮力可以减轻身体的负荷,对心脏的压力相对较小,一般每次游泳时间可控制在20-30分钟,每周3-4次。

    从年龄因素考虑,中青年心肌缺血患者在病情稳定期可相对更积极地进行上述运动,但要注意运动强度的循序渐进;老年心肌缺血患者运动时则需更加谨慎,运动强度应更低,运动时间应更短,可根据自身身体反应随时调整。对于有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久坐的办公室人群,应逐渐增加日常活动中的运动成分,如每工作1-2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进行简单的伸展运动等;而爱好运动的人群在病情稳定后也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步恢复到合适的运动水平,但要避免剧烈运动。有基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的心肌缺血患者,运动时除了要关注心脏情况,还需注意血压、血糖的变化,运动前后要监测血压、血糖,运动过程中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

    2.运动的注意事项

    运动前要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如进行5-10分钟的慢走、关节活动等,使身体逐渐进入运动状态。运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身感觉,如出现胸痛、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运动后要进行放松活动,如慢走、深呼吸等,帮助身体恢复到安静状态。

    二、病情不稳定期的运动情况

    1.不宜运动的情况

    当心肌缺血患者处于病情不稳定期,例如出现频繁的心绞痛发作、心电图有明显的缺血改变、伴有严重心律失常等情况时,是绝对不能进行运动的。因为此时身体的心肌缺血情况较为严重,运动可能会加重心肌缺血的程度,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引发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在病情不稳定期都需要严格卧床休息,避免任何形式的运动。生活方式方面,要绝对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等可能诱发心肌缺血加重的因素。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在病情不稳定期更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嘱咐,不能自行尝试运动,以免危及生命。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