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骨节病是怎么回事问
大骨节病是怎么回事
-
大骨节病是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发病与环境硒缺乏、真菌毒素等有关,儿童青少年期有生长发育迟缓、关节增粗变形等表现,成年后关节畸形加重影响功能,诊断靠影像学及流行病学资料,预防要改善环境、补充硒、早期干预,儿童患者要重视早期干预,成年患者需保护关节功能、定期复诊。
发病机制方面
目前认为可能是由于某些环境致病因素导致软骨代谢异常,影响了骨骺板和关节软骨的正常发育与修复。例如,硒元素具有抗氧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环境中硒缺乏可能使机体抗氧化系统失衡,自由基损伤软骨细胞等,进而影响软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还可能与真菌毒素有关,某些粮食被特定真菌污染后产生的毒素可能参与了大骨节病的发病过程,这些毒素可干扰软骨细胞的代谢、增殖等活动。
临床表现方面
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患儿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表现为身材矮小。关节方面,手指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可能逐渐增粗、变形,关节活动受限,疼痛,行走姿势异常等。例如手指可能呈短指畸形,关节肿胀变形影响日常抓握等动作。
成年后:病情如果持续发展,关节畸形会更加明显,严重影响肢体的运动功能,导致劳动能力下降。患者可能出现行走困难,关节疼痛加剧,生活自理受到较大影响。
诊断方面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早期可见骨骺板模糊、不齐,干骺端有凹陷、硬化等改变;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不平整、骨端变形等典型表现。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可更早发现软骨的病变情况,对于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
结合流行病学资料:患者生活在大骨节病流行区,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时,结合流行病学特征有助于诊断大骨节病。
预防方面
改善环境因素:在流行区采取措施改善粮食储存条件,减少真菌污染,如采用合理的粮食晾晒、干燥等方法。补充硒元素,可通过食用含硒丰富的食物或使用硒强化剂等方式,提高人群硒摄入量,以降低大骨节病的发病风险。
早期干预:对于生活在流行区的儿童等重点人群,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早期发现软骨等方面的异常改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可能延缓病情进展。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大骨节病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更为显著。需要关注其身高、关节发育等情况,早期干预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例如,在发现儿童有大骨节病相关早期表现时,应尽早采取补充硒等干预措施,并密切监测生长发育指标。
成年患者:成年患者需要注意保护关节功能,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延缓关节畸形的进一步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可选择合适的辅助器具,如拐杖等,帮助减轻关节负担,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要定期复诊,观察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或康复方案。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