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走路不疼是不是好了问
骨折走路不疼是不是好了
-
骨折走路不疼不一定代表好了,骨折愈合分多期,临床愈合有局部、影像学、功能等标准,仅走路不疼不够,儿童和老年人有特殊情况,儿童愈合能力强但也不能仅依走路不疼判愈,老年人愈合弱更不能轻易判定,需综合多方面判断骨折是否真愈。
从骨折愈合标准分析
临床愈合标准
局部情况: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即使走路不疼,可能局部仍存在潜在的微小损伤导致的压痛未被察觉,或者纵向叩击痛可能还未完全消失。例如,对于四肢长骨骨折,在临床检查中,医生会通过叩击骨折处远端来判断是否有纵向传导痛,这是判断骨折是否愈合的重要指标之一。
影像学表现:X线片显示骨折处有连续性骨痂,骨折线已模糊。仅靠走路不疼不能从影像学上判断骨折线是否模糊,必须通过X线等影像学检查才能明确骨折部位骨痂生长情况。不同部位的骨折影像学表现判断标准略有差异,比如腕部骨折和股骨骨折在X线上判断骨痂形成及骨折线情况的标准不同,但都需要影像学证据来支持骨折愈合。
功能情况:局部解除外固定后,如上肢能向前平举1kg重物持续达1分钟;下肢不扶拐能在平地连续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走路不疼只是满足了功能情况中的部分表现,但还需要满足持续负重等更多功能要求才能确定骨折真正愈合。对于儿童骨折,由于儿童骨折愈合能力较强,但其功能恢复的具体标准也需要遵循上述原则,但儿童在判断功能情况时要考虑其年龄较小,肢体力量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的特点,比如幼儿骨折后能短距离步行可能不能等同于成人的标准,需要综合考虑其年龄因素对肢体功能的影响。
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儿童:儿童骨折后骨愈合能力较强,但走路不疼时也不能过早判断骨折痊愈。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折愈合过程相对较快,但在判断时要更加谨慎。例如,儿童前臂骨折,即使孩子走路时看起来患肢无明显疼痛,但可能骨折处骨痂生长还未达到足够强度,需要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因为儿童的骨骼代谢活跃,骨折愈合速度快,但不同年龄的儿童愈合速度不同,婴儿骨折愈合可能比学龄儿童相对更快一些,但都不能仅依据走路不疼来判定愈合。
老年人:老年人骨折后愈合能力相对较弱,走路不疼时更不能轻易认为骨折好了。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骨折愈合时间相对较长。例如,老年人髋部骨折,即使老人在行走时髋部无明显疼痛,但骨折部位可能愈合缓慢,需要通过X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以及综合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来判断骨折是否愈合。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除了骨折愈合本身的问题,还可能存在其他慢性疾病影响骨折愈合过程,如糖尿病会影响伤口愈合,进而影响骨折愈合,所以对于老年人骨折,走路不疼只是一个初步的表现,不能作为骨折痊愈的依据。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