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鼠疫的症状及传播途径

鼠疫的症状及传播途径

2025年10月15日 09:26:30
病情描述:

鼠疫的症状及传播途径

医生回答(1)
  • 叶家卫
    叶家卫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向他提问

    鼠疫症状包括腺鼠疫起病急伴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且淋巴结肿大化脓破溃,肺鼠疫分原发和继发原发起病迅有高热咳嗽等继发由腺鼠疫等发展而来,败血症型起病凶险有全身中毒症状及出血点等并发症,传播途径有鼠蚤叮咬传播、直接接触感染鼠疫动物或患者分泌物、呼吸道飞沫传播且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人群感染风险有差异。

    一、鼠疫的症状

    (一)腺鼠疫

    多为最常见的类型,常先有2-6天的潜伏期。起病急骤,患者突然出现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9-40℃,伴有寒战、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同时,受累部位的淋巴结迅速肿大,以腹股沟、腋下、颈部等部位多见,淋巴结肿大处疼痛剧烈,质地坚硬,与周围组织粘连,局部皮肤红肿发热,数日内可化脓破溃。

    (二)肺鼠疫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肺鼠疫起病极为迅速,患者在数小时内即可出现高热、寒战、咳嗽、胸痛等症状,咳嗽多为剧烈干咳,随后痰液可变为血性且黏稠。病情进展快,很快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表现,若不及时救治,病死率极高。继发性肺鼠疫多由腺鼠疫等其他类型发展而来,先有局部淋巴结炎表现,后出现肺部症状。

    (三)败血症型鼠疫

    病情最为凶险,起病时即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患者突发高热、谵妄或昏迷,皮肤黏膜出现出血点、瘀斑,可迅速出现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严重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常在数小时至2-3日内死亡。

    二、鼠疫的传播途径

    (一)鼠蚤叮咬传播

    鼠蚤是鼠疫的主要传播媒介。当感染鼠疫的鼠蚤叮咬人时,鼠疫杆菌可通过蚤的唾液进入人体皮肤,从而引发感染。鼠类是鼠疫杆菌的重要宿主,鼠蚤在鼠间传播鼠疫后,若叮咬人类,就会将病菌传播给人。

    (二)直接接触传播

    人类通过直接接触感染鼠疫的动物(如病鼠、病死旱獭等)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而感染。例如,在捕猎、宰杀、剥食病鼠或病死旱獭时,若皮肤有破损,病菌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接触患者的痰液、血液等分泌物时,也可能因黏膜接触而感染。

    (三)呼吸道飞沫传播

    肺鼠疫患者咳嗽时排出含有鼠疫杆菌的飞沫,这些飞沫可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健康人吸入后可引起原发性肺鼠疫。这种传播方式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尤其是在密闭、人员密集且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环境中,传播风险较高。例如,在未佩戴防护口罩的情况下,与肺鼠疫患者密切接触,就可能通过呼吸道飞沫感染鼠疫。对于儿童而言,其免疫力相对较低,接触传染源后更容易感染,且症状可能不典型,需特别注意观察;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感染后病情往往进展迅速,应加强防护,避免接触可能的传染源;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鼠疫后,病情可能更为复杂,预后相对较差,需及时就医并采取隔离等防护措施。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