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房颤是怎么回事

房颤是怎么回事

2025年10月15日 16:53:28
病情描述:

房颤是怎么回事

医生回答(1)
  • 童嘉毅
    童嘉毅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向他提问

    心房颤动是常见心律失常其特征为心房电活动无序致不能有效收缩,病因有心血管疾病及非心血管因素如年龄增长、糖尿病等,症状表现为心悸等,分类包括可自行终止的初发及阵发性等,危害是显著增加脑卒中风险并致心力衰竭,诊断靠心电图等检查,治疗要点有节律控制、心室率控制、抗凝,特殊人群中老年人需密切监测抗凝,女性更年期关注,基础病者需积极控原发病。

    一、定义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征为心房失去规则有序的电活动,代之以快速且无序的颤动波,导致心房不能有效收缩,影响心脏正常泵血功能。

    二、病因

    1.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是常见诱因,这些疾病可破坏心房结构与电生理特性。

    2.非心血管因素:年龄增长是重要危险因素,随年龄增加房颤发生率升高;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易并发房颤;肥胖、长期大量饮酒、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也与房颤发生相关。

    三、症状表现

    多数患者可出现心悸、气短、乏力等表现,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头晕、黑矇、晕厥,部分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仅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

    四、分类

    1.初发房颤:首次发作的房颤,可自行终止。

    2.阵发性房颤:发作持续时间≤7天,多可自行终止。

    3.长期持续性房颤:发作持续时间>7天,需药物或电复律等干预才能终止。

    4.永久性房颤:房颤持续时间>1年,已无转复窦性心律的意愿或可能性。

    五、危害

    房颤可显著增加脑卒中风险,因心房颤动时心房收缩功能丧失,血液易在心房内淤积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随血液循环堵塞脑血管引发卒中;还可导致心力衰竭,长期房颤会使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进而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

    六、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可明确心房颤动的特征性表现;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有助于捕捉阵发性房颤发作情况;心脏超声检查可评估心房结构、心室功能及有无血栓形成等。

    七、治疗要点

    1.节律控制:尝试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可通过药物(如胺碘酮等)或电复律等方式。

    2.心室率控制:通过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等)控制静息及活动时心室率,保证心脏基本泵血功能。

    3.抗凝治疗:根据CHADS-VASc评分评估卒中风险,高危患者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等)预防血栓形成。

    八、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随年龄增长房颤发生率升高,需更密切监测,重视抗凝预防卒中,因老年人发生卒中后果更严重。

    女性:更年期前后激素变化可能影响房颤发生,需关注自身心脏状况,定期体检。

    有基础疾病者: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需积极控制原发病,严格管理血糖、血压,以降低房颤发生及相关并发症风险。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