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皮肤病问
病毒性皮肤病
-
病毒性皮肤病由病毒感染引起,有不同类型及特点,诊断靠临床表现观察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分局部和全身,预防要注意个人卫生、增强免疫力、接种疫苗。
常见类型及特点
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主要引起口周、鼻腔等部位的疱疹,Ⅱ型主要引起生殖器疱疹。初发时局部有灼热感,随后出现群集性小水疱,水疱可破溃、糜烂、结痂,病程一般1-2周,但易复发。例如,在儿童中,口唇周围的单纯疱疹较为常见,多因与感染者密切接触而感染,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易受病毒侵袭。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水痘多见于儿童,是初次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全身分批出现斑疹、丘疹、水疱及结痂。带状疱疹则是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多见于成人及老年人,表现为身体一侧沿神经分布的带状分布的成簇水疱,伴有明显神经痛。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患带状疱疹后发生后遗神经痛的风险较高。
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包括寻常疣、扁平疣、跖疣等。寻常疣表现为黄豆大小的丘疹,表面粗糙;扁平疣多为扁平丘疹,好发于面部、手背等部位;跖疣发生在足底,受压时疼痛。儿童在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由于皮肤易与他人接触,容易感染HPV引发疣。
病毒性皮肤病的诊断
临床表现观察:医生通过观察皮肤损害的形态、分布、发展过程等初步判断。例如,单纯疱疹的群集性小水疱、带状疱疹的带状分布水疱等具有较典型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可进行病毒学检查,如疱疹液涂片查找多核巨细胞、病毒培养分离、核酸检测等。对于HPV感染的疣,可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HPV-DNA来明确诊断。
病毒性皮肤病的治疗
局部治疗:根据不同的皮疹表现选择合适的外用药。如单纯疱疹水疱未破溃时可外用阿昔洛韦软膏等抗病毒药膏;水疱破溃继发感染时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药膏。对于疣,可采用冷冻、激光等物理治疗方法。
全身治疗:对于严重的病毒性皮肤病,如重症水痘、播散性带状疱疹等,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但在使用药物时需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低龄儿童使用抗病毒药物需谨慎评估风险效益比。
病毒性皮肤病的预防
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手,避免与病毒性皮肤病患者密切接触。例如,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减少病毒传播机会。
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于老年人等免疫力较低人群,更应注重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病毒性皮肤病的风险。
疫苗接种:接种水痘疫苗可有效预防水痘的发生;对于带状疱疹,50岁及以上人群可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以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和减轻发病后的严重程度。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