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性阴道炎和霉菌性阴道炎是什么问
念珠菌性阴道炎和霉菌性阴道炎是什么
-
念珠菌性阴道炎即霉菌性阴道炎,由念珠菌引起,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相关,有外阴瘙痒等症状、相应体征,通过妇科检查和阴道分泌物检查诊断,用抗真菌药物治疗,需注意个人卫生等预防。
发病原因
年龄因素:
幼女由于雌激素水平低,阴道上皮薄,糖原少,阴道酸度低,局部抵抗力差,容易受念珠菌感染。
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萎缩,局部抵抗力下降,也易发生念珠菌性阴道炎。
性别因素:主要发生在女性群体中,因为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使得阴道容易成为念珠菌的适宜生长环境。
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会抑制阴道内正常菌群,导致念珠菌过度生长。例如,一些女性因感冒等疾病长期使用抗生素后,出现念珠菌性阴道炎的风险增加。
经常穿紧身化纤内裤,会使阴道局部温度和湿度增加,有利于念珠菌生长。
过度清洁阴道,尤其是使用碱性洗液冲洗阴道,会破坏阴道的酸性环境,降低阴道的自净能力,从而容易引发念珠菌性阴道炎。
病史因素:患有糖尿病的女性,由于血糖控制不佳,阴道内糖原含量高,酸度增加,为念珠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容易反复发生念珠菌性阴道炎。此外,有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也容易感染念珠菌并引发阴道炎。
临床表现
症状: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严重时坐卧不宁,异常痛苦,还可伴有尿频、尿痛及性交痛。部分患者阴道分泌物增多,其特征为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
体征:检查可见外阴红斑、水肿,常伴有抓痕,严重者可见皮肤皲裂、表皮脱落。阴道黏膜红肿,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上附有白色块状物,擦除后露出红肿黏膜面,急性期还可能见到糜烂及浅表溃疡。
诊断方法
妇科检查:观察外阴、阴道的外观表现,如是否有红斑、水肿、块状分泌物等。
阴道分泌物检查:取阴道分泌物进行显微镜检查,若发现假菌丝或芽孢,即可确诊。也可进行分泌物培养,以明确念珠菌的菌种。
治疗与预防
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制剂、咪康唑制剂等局部用药,对于不能耐受局部用药或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可选用口服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等。
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内裤,内裤宜用棉质等透气好的材质。
避免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如需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
积极控制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要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避免过度清洁阴道,维持阴道正常的酸性环境。
加强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特殊人群如幼女、绝经后女性、糖尿病患者等更要注意上述预防措施,幼女发生念珠菌性阴道炎时,家长要注意保持幼女外阴清洁,避免滥用药物;绝经后女性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雌激素以增强阴道抵抗力;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定期监测血糖。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