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性骨折怎么办问
疲劳性骨折怎么办
-
疲劳性骨折是因长期反复轻微损伤致骨骼骨折,常见于特定人群,诊断靠症状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休息制动、物理治疗、康复训练,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如运动员要逐步恢复训练,儿童青少年要保证营养和在专业指导下训练,老年人要防并发症、加强营养和注意安全。
一、疲劳性骨折的定义与常见原因
疲劳性骨折是由于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导致骨骼发生的骨折,常见于运动员、长期行走或跑步的人群等。其发生与骨骼承受的应力超过了其修复能力有关,例如运动员训练强度突然增加、长时间行军等情况都可能引发。
二、疲劳性骨折的诊断
1.症状表现:受伤部位逐渐出现疼痛,初期可能在活动时疼痛,休息后缓解,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会疼痛,同时可能伴有局部肿胀、压痛等。
2.影像学检查:
X线: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数周后可见骨折线。
CT:对于一些不典型的骨折或早期骨折,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骨折情况。
MRI:在骨折早期,MRI可以更早发现骨髓水肿等异常,有助于早期诊断。
三、疲劳性骨折的治疗
1.休息与制动
对于轻度的疲劳性骨折,首先要停止导致受伤的活动,让受伤部位充分休息,必要时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限制骨折部位的活动,避免骨折进一步移位,促进骨折愈合。例如运动员发生下肢疲劳性骨折后,需要停止训练,使用石膏固定患肢。
2.物理治疗
冷敷与热敷:在骨折早期(一般是伤后24-48小时内)可以进行冷敷,减轻肿胀和疼痛;48小时后可以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恢复。
冲击波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可以刺激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骨痂形成,加速骨折愈合。有研究表明,冲击波治疗对疲劳性骨折有一定的促进愈合作用。
3.康复训练:在骨折得到初步稳定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肌肉收缩训练等,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但要注意训练的强度和方式,避免再次损伤。例如下肢疲劳性骨折患者,在骨折固定期间可以进行足趾的屈伸等小范围的肌肉收缩训练。
四、不同人群疲劳性骨折的注意事项
1.运动员:运动员发生疲劳性骨折后,在康复过程中要逐渐恢复训练强度,避免再次因训练强度突然增加而复发。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包括训练量、强度的逐步增加等。
2.儿童与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骨骼还在发育阶段,发生疲劳性骨折后,要特别注意保证营养摄入,尤其是钙、维生素D等的摄入,以促进骨骼的生长和骨折愈合。同时,康复训练要在医生和专业康复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
3.老年人:老年人本身骨质相对疏松,发生疲劳性骨折后,除了常规的治疗外,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如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在康复过程中要加强营养支持,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同时要注意活动时的安全,防止再次受伤。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