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心肌缺血要查心肌酶吗

心肌缺血要查心肌酶吗

2025年10月15日 17:00:13
病情描述:

心肌缺血要查心肌酶吗

医生回答(1)
  • 褚明
    褚明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向他提问

    心肌缺血通常需要查心肌酶,不同心肌酶如CK-MB、CK、LDH及其同工酶、AST在心肌缺血诊断中有不同意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查心肌酶时需结合各自特点综合判断。

    心肌酶在心肌缺血诊断中的意义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当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细胞受损时,CK-MB会释放进入血液,一般在心肌缺血发作后3-8小时开始升高,10-36小时达到高峰,其升高的程度与心肌缺血的范围和严重程度相关。例如,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CK-MB水平明显升高,且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心肌梗死的发生及损伤程度。

    肌酸激酶(CK):CK在骨骼肌中也有一定含量,所以特异性不如CK-MB。但CK总活性升高也可见于心肌缺血,其升高时间与CK-MB相似,不过对于心肌缺血的特异性相对较低。

    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LDH及其同工酶升高出现时间相对较晚,一般在心肌缺血发作后8-12小时开始升高,2-3天达到高峰,持续1-2周才恢复正常。虽然其升高时间较晚,但在心肌缺血的诊断中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尤其是在心肌缺血的后期诊断以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中。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在心肌细胞中也有分布,心肌缺血时AST可升高,但它的特异性较差,因为肝脏等其他组织中也含有AST,多种肝疾病等也可导致AST升高,所以其在心肌缺血诊断中的特异性不如CK-MB等指标。

    特殊人群需注意心肌酶检查的特点

    儿童:儿童心肌缺血的病因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病等不同情况有关,在进行心肌酶检查时,由于儿童的心肌酶谱特点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例如儿童的CK-MB正常参考值范围与成人不同,而且儿童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所以需要结合儿童的年龄、病史等综合判断心肌酶的检查结果。同时,儿童在采血等检查过程中的配合度较低等情况也需要医护人员妥善处理,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

    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心肌酶的代谢等。老年人心肌缺血时,心肌酶的变化可能不典型,例如可能出现心肌酶升高不明显,但实际上心肌缺血情况较为严重的情况。所以对于老年人心肌缺血查心肌酶时,要充分考虑其基础疾病对心肌酶结果的影响,结合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其他检查综合诊断。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心肌缺血时查心肌酶需要特别谨慎。因为妊娠期女性的生理状态发生了变化,体内激素水平等改变可能会影响心肌酶的代谢。例如,妊娠期女性的CK等心肌酶可能会有生理性升高的情况,所以在诊断心肌缺血时,要结合妊娠期女性的具体情况,如是否有胸闷、胸痛等典型心肌缺血症状、心电图改变等,综合判断心肌酶的检查结果,避免因生理性因素导致的误判。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