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的高血压分类问
妊娠期的高血压分类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轻度、重度)、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不同分类对母儿影响不同,孕妇需按时产检,有高危因素者加强孕期管理,注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心态。
妊娠期高血压:妊娠20周后首次出现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产后12周内血压恢复正常;尿蛋白阴性;少数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这种情况多见于年轻初产妇、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人群,可能与胎盘缺血等因素有关,需密切监测血压及母胎情况。
子痫前期
轻度子痫前期:妊娠20周后出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伴有尿蛋白≥0.3g/24h或随机尿蛋白(+)。患者可能有轻微头痛等症状,此阶段需要注意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要加强产检频率。
重度子痫前期:出现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尿蛋白≥2.0g/24h或随机尿蛋白≥(++);血清肌酐>106μmol/L,血小板<100×10/L;微血管病性溶血(血LDH升高);血清ALT或AST升高;持续性头痛或其他脑神经或视觉障碍;持续性上腹部不适。重度子痫前期病情较为严重,可能会对母胎造成严重危害,如胎儿生长受限、胎盘早剥等,需要及时住院治疗,根据病情决定终止妊娠的时机。
子痫:子痫前期基础上发生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抽搐。子痫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最严重的阶段,可发生在产前、产时或产后。抽搐发作时患者会失去意识,可能会导致摔伤、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对母儿生命安全威胁极大,一旦发生需立即抢救,控制抽搐、降低血压、预防并发症等。
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孕妇妊娠20周前无蛋白尿,若出现尿蛋白≥0.3g/24h;或妊娠20周后突然尿蛋白增加、血压进一步升高或血小板<100×10/L。这类孕妇本身有慢性高血压病史,怀孕后病情可能会加重,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血压、尿蛋白等指标,加强对胎儿生长发育的监测。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妊娠前或妊娠20周前发现血压升高,但妊娠期无明显加重;或妊娠20周后首次诊断高血压并持续到产后12周后。这类孕妇需要长期监测血压,评估心、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根据血压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药物治疗以及治疗方案,同时要关注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在整个妊娠期,不同分类的高血压疾病对母儿的影响不同,孕妇需要按时进行产前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处理,保障母儿健康。对于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的孕妇,如肥胖、有高血压家族史、既往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史等,更要加强孕期管理,注意合理饮食(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控制盐分摄入)、适当运动(如散步等适度活动)、保持良好心态等。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