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肌壁间子宫肌瘤是什么

肌壁间子宫肌瘤是什么

2025年10月15日 19:56:11
病情描述:

肌壁间子宫肌瘤是什么

医生回答(1)
  • 李萍
    李萍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向他提问

    肌壁间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子宫肌瘤类型,位于子宫肌壁内被肌层包围,发病与年龄、激素水平、遗传因素相关,有月经改变、腹部包块、压迫症状、疼痛等临床表现,可通过超声、MRI、宫腔镜检查诊断,治疗原则包括观察等待、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特殊人群如妊娠期、绝经后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发病相关因素

    年龄:多见于30-50岁育龄女性,青春期前少见,绝经后肌瘤多萎缩或消退。这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相关,育龄期女性雌激素相对活跃,绝经后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

    激素水平:雌激素可刺激子宫肌瘤细胞增生、肥大,增加肌瘤发生风险;孕激素也可能促进肌瘤生长。

    遗传因素:部分患者有家族聚集性,某些遗传基因突变可能与肌壁间子宫肌瘤的发生有关。

    二、临床表现

    月经改变:常见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这是因为肌瘤使子宫腔面积增大,子宫收缩受影响,同时子宫内膜静脉丛充血扩张等。长期经量增多可导致贫血,出现乏力、心悸等症状。

    腹部包块:肌瘤较大时,患者可自己摸到下腹部包块,尤其清晨膀胱充盈时更易摸到。

    压迫症状:肌瘤压迫膀胱可引起尿频、尿急;压迫直肠可导致便秘、排便困难等。

    疼痛:一般无疼痛,但肌瘤红色样变时可出现急性腹痛,伴发热;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也会出现急性剧烈腹痛。

    三、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肌瘤的部位、大小、数目等,能发现直径1-2cm的小肌瘤,通过超声可观察肌瘤与子宫肌层的关系等情况。

    磁共振成像(MRI):对肌瘤的诊断敏感性高,能更准确地判断肌瘤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适用于诊断肌瘤有变性、需鉴别诊断等情况。

    宫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宫腔内肌瘤的情况,适用于怀疑有黏膜下肌瘤或宫腔内病变的患者。

    四、治疗原则

    观察等待: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近绝经年龄或全身情况不宜手术的患者,可定期随访观察,一般每3-6个月复查一次超声,了解肌瘤的变化情况。

    药物治疗:适用于症状轻、近绝经年龄或全身情况不宜手术者。常用药物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可抑制雌激素水平,使肌瘤缩小,但停药后肌瘤可再次增大;还有米非司酮等,可拮抗孕激素,但长期使用的安全性需关注。

    手术治疗:若肌瘤导致月经过多致继发贫血,药物治疗无效;严重腹痛、性交痛或慢性腹痛,有蒂肌瘤扭转引起的急性腹痛;肌瘤体积大压迫症状明显;肌瘤怀疑恶变等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肌瘤切除术,适用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子宫切除术,适用于不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或疑有恶变的患者。

    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合并肌壁间子宫肌瘤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肌瘤大小变化及对妊娠的影响,孕期可能出现肌瘤红色样变等情况,一般采取保守治疗为主,分娩方式需根据肌瘤位置、大小及产科情况综合判断;对于绝经后发现肌壁间子宫肌瘤的患者,需警惕肌瘤恶变可能,要加强随访监测。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