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的原因问
慢性乙型肝炎的原因
-
慢性乙型肝炎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感染途径有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病毒自身特点与人体免疫因素导致病毒持续存在、免疫耐受或免疫损伤,不同人群感染后发展为慢性乙肝风险不同,特殊人群需采取相应措施。
一、病毒感染途径
1.母婴传播:感染乙肝病毒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婴儿接触到母亲的血液、羊水等;或在产后通过母婴间的密切接触、母乳喂养等途径感染乙肝病毒。这种传播方式在乙肝高流行地区较为常见,若母亲为乙肝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阳性),其婴儿感染乙肝病毒的概率较高。
2.血液传播:包括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侵入性医疗操作器械等;与乙肝患者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导致皮肤黏膜破损的物品,都可能造成乙肝病毒的传播。例如,在一些不正规的医疗场所进行纹身、打耳洞等操作时,如果器械消毒不彻底,就存在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
3.性传播:与乙肝患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乙肝病毒可通过性器官的黏膜等途径侵入人体导致感染。在性活跃期的人群中,如果一方感染乙肝病毒,若不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另一方感染风险增加。
二、病毒自身特点与人体免疫因素
1.病毒持续存在:乙肝病毒是一种嗜肝DNA病毒,病毒基因组可整合到宿主肝细胞的基因组中,使得病毒难以被彻底清除。即使人体免疫系统试图清除病毒,由于病毒已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持续产生病毒相关抗原,导致病毒在体内长期存在,引发慢性感染。
2.免疫耐受:新生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后,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可能处于免疫耐受状态,机体对乙肝病毒抗原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不能及时清除病毒,从而容易发展为慢性乙肝。而对于成年人,如果感染乙肝病毒时免疫系统功能正常,大多可通过自身免疫反应清除病毒,发展为慢性乙肝的比例相对较低。
3.免疫损伤:在慢性乙肝的发展过程中,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后,对感染乙肝病毒的肝细胞进行攻击,导致肝细胞的炎症坏死。长期的炎症坏死可引起肝组织的纤维化,若病情持续进展,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例如,持续的免疫炎症反应会不断损伤肝细胞,机体为了修复损伤,会产生纤维组织增生,逐渐导致肝纤维化,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肝纤维化加重就会发展为肝硬化。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感染乙肝病毒后发展为慢性乙肝的风险有所不同。例如,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更易慢性化;有既往其他肝病基础的人群,感染乙肝病毒后发生慢性乙肝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可能更高;长期酗酒的人群,在感染乙肝病毒后,酒精会加重肝脏的损伤,更容易促使病情向不良方向发展。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若为乙肝病毒携带者,需采取有效的母婴阻断措施,以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对于有乙肝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乙肝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感染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