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乙肝传染途径和预防

乙肝传染途径和预防

2025年10月15日 11:05:19
病情描述:

乙肝传染途径和预防

医生回答(1)
  • 张文峰
    张文峰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向他提问

    乙肝有母婴、血液、性传播途径,可通过接种疫苗、切断母婴血液传播、安全性行为、管理患者等预防,不同人群如新生儿、医务人员等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乙肝的传染途径

    1.母婴传播:乙肝病毒阳性的母亲在怀孕、分娩及哺乳过程中可将病毒传给婴儿。例如,乙肝e抗原(HBeAg)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若不采取母婴阻断措施,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较高,相关研究显示未经阻断的情况下,感染率可达40%-60%。

    2.血液传播:

    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会感染乙肝。

    共用注射器、针头、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若被乙肝病毒污染,也可传播乙肝。比如静脉药瘾者因共用注射器,乙肝感染风险显著增加。

    3.性传播:与乙肝病毒阳性的性伴侣发生无防护的性行为,可通过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传播乙肝病毒。在乙肝高发地区,性传播是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

    二、乙肝的预防措施

    1.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对象:新生儿是首要接种对象,此外,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多个性伴侣者、乙肝病毒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等也应接种。

    接种程序:新生儿一般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成人接种程序通常为0、1、6个月各接种一针。接种乙肝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当抗-HBs滴度大于等于10mIU/ml时,可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2.切断母婴传播:对于乙肝e抗原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除接种乙肝疫苗外,还需在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可显著降低母婴传播的几率。

    3.避免血液传播

    确保输血和血制品的安全,严格筛查献血者的乙肝病毒标志物。

    尽量避免共用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如注射器、剃须刀等。

    4.安全性行为: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降低性传播乙肝的风险,对于乙肝病毒阳性者的性伴侣,应建议使用安全套。

    5.管理乙肝患者及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及病毒携带者应定期复查,遵医嘱进行治疗,避免将病毒传播给他人。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血液、体液污染周围环境。

    三、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按照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母亲乙肝病毒阳性的新生儿,在完成接种后仍需定期监测乙肝标志物,以确定是否产生有效免疫。

    2.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接触血液和体液的风险较高,应严格遵守防护措施,如佩戴手套、口罩等,避免皮肤黏膜接触患者血液,定期进行乙肝标志物检测,若抗-HBs滴度较低,需及时加强接种乙肝疫苗。

    3.乙肝病毒阳性者的家庭成员:应检测乙肝标志物,若未感染且抗-HBs阴性,应接种乙肝疫苗;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餐具分开使用等。

    4.性活跃人群:尤其是多个性伴侣者,应正确使用安全套,定期进行乙肝标志物检查,若发现感染风险,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或治疗措施。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