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冠心病的溶栓治疗问
什么是冠心病的溶栓治疗
-
冠心病溶栓治疗是通过溶栓药物使冠状动脉血栓溶解以恢复血流的方法,适用有典型长时胸痛且心电图有相应改变、发病12小时内(部分12-24小时仍符合情况)的患者,常用尿激酶、rt-PA等药物,有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过敏反应等风险,老年、女性、有出血倾向及近期有创伤或手术史等特殊人群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冠心病溶栓治疗的定义
冠心病溶栓治疗是通过使用溶栓药物,使堵塞冠状动脉的血栓溶解,从而恢复冠状动脉血流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溶栓药物激活体内的纤溶系统,促使纤维蛋白溶解,溶解冠状动脉内形成的血栓,进而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
二、适用情况
1.症状表现:患者通常有典型的胸痛症状,且胸痛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3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心电图表现有相应导联的ST段抬高(如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胸导联≥0.2mV,肢导联≥0.1mV)等心肌缺血损伤的改变。
2.发病时间:一般认为在发病12小时内(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若能及时进行溶栓治疗可获益,但对于发病12-24小时仍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和广泛ST段抬高的患者,也可考虑溶栓治疗。
三、常用溶栓药物及作用机制
1.尿激酶:直接作用于纤溶酶原,使其转变为纤溶酶,从而溶解血栓。
2.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选择性地激活血栓部位的纤溶酶原,对全身纤溶活性影响较小,出血风险相对较低。
四、溶栓治疗的风险与并发症
1.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可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例如脑出血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偏瘫等严重后果。出血的发生与溶栓药物的剂量、患者的基础凝血状态等因素有关。
2.再灌注心律失常:在溶栓使血管再通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这是因为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电活动不稳定所致。
3.过敏反应:少数患者可能对溶栓药物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可能减退,溶栓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会受到影响,因此在溶栓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同时老年患者发生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要更加谨慎评估溶栓的获益与风险。
2.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溶栓治疗中的出血风险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需要关注其生理特点,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出血征象,如阴道出血等情况也需要考虑到可能与溶栓相关。
3.有出血倾向患者:如既往有消化道溃疡反复出血病史、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伴有凝血功能障碍等患者,溶栓治疗会极大增加出血风险,一般不建议进行溶栓治疗,或需要非常谨慎评估后再决定是否实施。
4.近期有创伤或手术史患者:近期有过大手术、外伤等情况的患者,溶栓后出血的风险显著增加,通常不适合马上进行溶栓治疗。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