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容易发生骨折的原因问
老年人容易发生骨折的原因
-
老年人骨折风险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骨骼结构与质量变化致骨量丢失、肌肉功能衰退影响对骨骼的支撑保护、感官功能退化增加摔倒风险、疾病与用药如骨质疏松症、慢性疾病及长期用糖皮质激素等影响、生活方式中活动量减少和营养摄入不均衡等。
一、骨骼结构与质量变化
老年人的骨骼会发生一系列结构与质量的改变。从骨密度方面来看,随着年龄增长,骨的重建出现失衡,破骨细胞的活性相对增强,成骨细胞的功能逐渐减退,导致骨量丢失。一般来说,50岁以后骨量开始缓慢丢失,70岁以后丢失速度加快。骨密度降低使得骨骼变得脆弱,更容易在受到轻微外力时发生骨折。例如,一项长期跟踪研究发现,老年女性绝经后骨量丢失速度明显加快,其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较年轻时期显著降低,这就增加了这些部位骨折的风险。
二、肌肉功能衰退
老年人的肌肉功能会逐渐衰退。首先是肌肉量减少,出现sarcopenia(肌少症),肌肉量的减少会影响对骨骼的支撑和保护作用。同时,肌肉力量也会下降,老年人的肌肉力量较年轻时明显减弱,在日常活动中如行走、起身等动作时,肌肉不能有效地缓冲外力对骨骼的冲击,使得骨骼承受的应力增加。比如,老年人上下楼梯时,腿部肌肉力量不足,不能很好地控制身体的重心和步伐,当脚下不稳时,就更容易导致髋关节等部位骨折。研究表明,肌少症患者发生骨折的概率比肌肉功能正常的老年人高出数倍。
三、感官功能退化
老年人的感官功能会出现退化,比如视力和平衡能力下降。视力下降会影响老年人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使其在行走、活动时不能及时发现障碍物或不稳定的地面,增加了摔倒的风险。而平衡能力减退则使老年人在站立、行走时更容易失去平衡而摔倒。例如,一些患有白内障的老年人,视力模糊,在行走时很难看清脚下的路况,容易踩空或者被绊倒,进而引发骨折。据统计,视力不良的老年人摔倒导致骨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视力正常的老年人。
四、疾病与用药影响
许多老年疾病会增加骨折风险。例如,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前面提到的骨量丢失就是其主要特征之一,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骨折的发生率大大提高。此外,一些慢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会影响关节的功能和骨骼的状态,导致关节周围骨骼的稳定性下降。在用药方面,一些老年人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也可能增加骨折风险,比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抑制骨形成、促进骨吸收,从而导致骨量丢失,增加骨折发生的可能性。
五、生活方式因素
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也与骨折风险密切相关。活动量减少是一个重要因素,很多老年人退休后活动量大幅降低,缺乏足够的运动刺激骨骼和肌肉,进一步加重了骨量丢失和肌肉衰退。另外,营养摄入不均衡也是一个问题,老年人如果缺乏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会影响骨骼的正常代谢,导致骨骼强度下降。例如,长期素食的老年人如果不能通过其他途径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增加骨折风险。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