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疼警惕癌症,真的吗问
脚后跟疼警惕癌症,真的吗
-
脚后跟疼多数非癌症所致,常见于跟腱炎、跟骨骨刺、足底筋膜炎等非肿瘤病,但极少数癌症如转移癌也可致之。区分可看伴随症状及检查,一般人群出现应休息、热敷,不缓解及时就医,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有肿瘤病史者需更重视,出现脚后跟疼应及时就医明因并针对性处理。
一、脚后跟疼与癌症的关联
脚后跟疼多数情况下并非由癌症直接引起,而是常见于一些非肿瘤性疾病。比如跟腱炎,多因过度运动等导致跟腱部位炎症,引起脚后跟疼痛;跟骨骨刺也是常见原因,长期的劳损等使跟骨骨质增生形成骨刺刺激周围组织导致疼痛;足底筋膜炎则是由于足底筋膜反复微损伤等引发炎症出现脚后跟疼痛。
不过,确实有极少数癌症可能会导致脚后跟疼,例如转移癌。当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细胞通过血液等转移途径转移到跟骨等部位时,可能会引起脚后跟疼痛。但这种情况相对非常罕见。
二、如何区分脚后跟疼是否与癌症相关
1.伴随症状
非癌症相关脚后跟疼:跟腱炎、跟骨骨刺、足底筋膜炎等引起的脚后跟疼,一般局部症状相对局限,比如跟腱炎可能主要是跟腱部位的压痛、活动时跟腱部位的疼痛等;足底筋膜炎通常是晨起下地第一步时疼痛明显,活动后稍缓解,但长时间行走又会加重。
癌症相关脚后跟疼:如果是转移癌导致的脚后跟疼,往往可能还伴有原发肿瘤的相关表现,比如肺癌转移可能有咳嗽、咯血等表现,乳腺癌转移可能有乳腺肿块等表现,而且疼痛可能呈进行性加重,休息后也不易缓解,还可能伴有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
2.检查手段
影像学检查:普通X线检查可以初步观察跟骨等部位的情况,对于跟骨骨刺、跟骨骨质病变等能有一定发现;CT检查对于骨质结构的显示更清晰,能更精准发现跟骨部位是否有肿瘤样病变等;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于软组织和骨质的病变显示更为敏感,有助于判断是否有肿瘤转移等情况。例如怀疑转移癌时,MRI可以更早期发现跟骨等部位的异常信号改变。
三、出现脚后跟疼的应对措施
1.一般人群
首先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行走、站立等加重脚后跟负担的活动。可以通过热敷等物理方法缓解疼痛,比如用温毛巾敷在脚后跟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多次进行。
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病因。
2.特殊人群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骨质等结构处于退变状态,出现脚后跟疼时更要重视。在就医检查时要详细告知医生既往是否有肿瘤病史等情况,以便医生全面评估。同时,老年人行动相对不便,要注意避免摔倒等意外情况,在休息时可适当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
有肿瘤病史人群:这类人群出现脚后跟疼时,要高度警惕转移癌的可能,应尽快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包括局部的影像学检查以及全身的肿瘤相关复查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应处理。
总之,脚后跟疼大多不是癌症引起,但也不能完全排除癌症相关情况,出现脚后跟疼时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