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佝偻是什么病

佝偻是什么病

2025年10月15日 09:35:57
病情描述:

佝偻是什么病

医生回答(1)
  • 李兰娜
    李兰娜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向他提问

    佝偻即佝偻病是因维生素D缺乏致钙磷代谢紊乱的全身性慢性营养性疾病多见于婴幼儿病因有维生素D摄入不足、日光照射缺乏、生长速度快、疾病或药物影响临床表现初期有神经兴奋性增高伴枕秃、活动期有骨骼改变、恢复期症状体征减轻消失、后遗症期遗留骨骼畸形诊断靠病史询问、临床表现观察、血生化及骨骼X线检查预防孕期哺乳期多晒太阳保证营养婴幼儿期尽早户外活动补充维生素D合理喂养治疗需补充维生素D、调整饮食生活方式及特殊人群注意辅食添加与遵医嘱避免维生素D不当使用。

    一、定义

    佝偻即佝偻病,是因维生素D缺乏引发钙、磷代谢紊乱,致使长骨干骺端及骨组织矿化不全的全身性慢性营养性疾病,多见于婴幼儿。

    二、病因

    1.维生素D摄入不足: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有限,若婴幼儿未及时从膳食中获取足够维生素D,易发病。

    2.日光照射缺乏: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需经紫外线照射转化为维生素D,婴幼儿户外活动少、日照不足时,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

    3.生长速度快: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对维生素D和钙的需求量大,若未及时补充,易发生佝偻病。

    4.疾病或药物影响:某些胃肠道、肝胆疾病会影响维生素D吸收,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等可干扰维生素D代谢。

    三、临床表现

    1.初期:多为神经兴奋性增高表现,如易激惹、烦闹、多汗(与室温无关),常伴枕秃。

    2.活动期:出现骨骼改变,6月龄内婴儿可见颅骨软化(乒乓球样感);7-8月龄婴儿可呈方颅;1岁左右小儿可见鸡胸、肋串珠、手镯或脚镯征;会走路后可出现O型腿或X型腿等。

    3.恢复期:经治疗后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

    4.后遗症期:多见于2岁以上儿童,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如鸡胸、O型腿等。

    四、诊断方法

    1.病史询问:了解喂养情况、日照时长等。

    2.临床表现观察:查看有无骨骼改变等典型表现。

    3.血生化检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降低是可靠诊断指标,同时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等可出现异常。

    4.骨骼X线检查:可见长骨骨骺端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等改变。

    五、预防与治疗原则

    (一)预防

    1.孕期及哺乳期:孕期女性应多晒太阳,保证维生素D及钙摄入;哺乳期女性也需维持良好营养状态,以保障乳汁中维生素D含量。

    2.婴幼儿期:婴儿出生后尽早开始户外活动,足月儿生后2周起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国际单位,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生后即需补充维生素D800国际单位,3个月后改每日400国际单位;合理喂养,及时添加富含钙、维生素D及蛋白质的辅食。

    (二)治疗

    1.补充维生素D:轻度活动期口服维生素D制剂;重度或无法口服者可肌内注射维生素D,之后按需补充维持量。

    2.调整饮食与生活方式:保证营养均衡,继续坚持户外活动,促进维生素D合成及钙吸收。

    3.特殊人群注意:婴幼儿期需注重辅食添加,保证营养全面;有基础疾病影响维生素D代谢的儿童,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补充方案,避免维生素D过量或不足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尤其要避免低龄儿童不合理使用维生素D相关制剂。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