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跟腱疼怎么办问
脚跟腱疼怎么办
-
急性期需休息制动、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药物可短期用非甾体抗炎药,康复有物理治疗、拉伸及力量训练,不同人群如运动员、老年人、慢性病者有特殊注意,预防需运动前热身、选合适鞋、渐进增负荷、维持健康体重。
一、急性期基础处理
1.休息制动:立即停止引发脚跟腱疼痛的活动,让脚跟腱充分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例如若因跑步导致疼痛,应立即停止跑步并避免行走过多。
2.冰敷干预:在疼痛发生后的48小时内进行冰敷,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利用低温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炎症反应与疼痛,需注意避免冻伤皮肤。
3.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对脚跟腱部位进行适度加压包扎,帮助减少肿胀,包扎力度以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
4.抬高患肢:将患肢抬高至高于心脏水平位置,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脚跟腱部位的肿胀。
二、药物辅助方案
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这类药物能起到缓解疼痛与炎症的作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需关注药物可能存在的胃肠道等潜在不良反应,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者使用时需格外谨慎。
三、康复治疗举措
1.物理治疗:可采用超声波治疗、冲击波治疗等物理手段,促进脚跟腱损伤修复,减轻炎症。例如冲击波治疗能通过机械波效应刺激组织修复,但需由专业人员操作。
2.拉伸训练:在脚跟腱疼痛缓解后,逐步开展适度的脚跟腱拉伸训练,增加其柔韧性,如坐姿下伸直腿部,用毛巾轻柔牵拉脚趾向身体方向,每次保持15-30秒,重复多次,但要避免过度拉伸导致再次损伤。
3.力量训练:增强小腿肌肉力量以保护脚跟腱,可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针对性训练,如踮脚尖训练,从缓慢踮起到逐渐增加难度,但要依据自身耐受程度调整训练量。
四、不同人群特殊注意事项
1.运动员:需在专业康复师与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确保恢复后安全回归运动,运动强度与频率需逐步递增,避免因急于恢复而再次损伤脚跟腱。
2.老年人:若脚跟腱疼痛伴有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康复训练要更温和,避免过度活动加重基础疾病,同时要注重营养补充,保证钙等营养素摄入以利于脚跟腱修复,可适当增加奶制品、豆制品等食物摄入。
3.慢性疾病人群(如糖尿病):需密切关注脚跟腱部位恢复情况,因糖尿病可能影响伤口愈合,要严格控制血糖,遵循医生综合治疗方案,确保脚跟腱损伤修复过程不受糖尿病相关因素不良影响。
五、预防相关要点
1.运动前热身:运动前充分进行热身,尤其针对脚跟腱活动较多的运动,如跑步、跳跃等,可通过慢走、动态拉伸等方式让脚跟腱及相关肌肉做好准备。
2.选择合适footwear:运动时选用具有良好支撑与缓冲功能的鞋子,减少对脚跟腱的冲击,例如专业的跑步鞋能根据运动特点提供适宜的支撑与减震。
3.渐进增加运动负荷:逐渐提升运动强度与时间,避免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致使脚跟腱损伤,如跑步者每周增加的跑步距离不宜超过10%。
4.维持健康体重:保持健康体重可减轻脚跟腱负荷,降低损伤风险,通过合理饮食与适度运动维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