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小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2025年10月15日 18:08:45
病情描述:

小儿多动症

医生回答(1)
  • 张知新
    张知新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向他提问

    小儿多动症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期常见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影响相关功能,病因有遗传、神经生物学、环境因素,诊断需综合病史等依DSM-5标准且持续超六月等,治疗分非药物的行为、认知行为、家庭治疗及药物治疗且优先非药物,部分症状可持续至成年,早期规范干预预后好,儿童需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等,家长要多耐心支持并参与治疗,合并其他病需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方案。

    一、定义

    小儿多动症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影响患儿学业、社交及日常生活功能。

    二、病因

    1.遗传因素:家族遗传倾向明显,若一级亲属中有ADHD患者,患儿发病风险较普通人群显著增高,遗传度约75%。

    2.神经生物学因素:大脑神经递质失衡是重要机制,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功能异常,影响大脑对注意、运动控制等功能的调节。

    3.环境因素:孕期母亲吸烟、饮酒、接触有害物质,低体重儿、早产、围生期脑损伤等均可能增加ADHD发病风险;早期不良生活环境、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也与之相关。

    三、临床表现

    1.注意缺陷:患儿难以持续专注于某项活动,易受外界干扰,听课、做作业时易分心,常遗漏细节,频繁出错。

    2.活动过多:在不该活动的场合过度奔跑、攀爬,坐不住,小动作多,如手脚不停扭动、在座位上squirming等。

    3.冲动任性:难以等待轮流,常打断或干扰他人,情绪易冲动,难以克制,常因一时冲动做出危险行为。

    四、诊断

    需综合病史采集、临床表现及精神检查等。依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标准,需存在持续6个月以上的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症状,且症状显著影响学业、社交等功能,排除其他精神疾病后方可诊断。

    五、治疗

    1.非药物干预

    行为治疗:应用行为分析疗法,通过正性强化等方式,帮助患儿建立良好行为模式,如对专注行为给予表扬和奖励。

    认知行为治疗:改善患儿注意力、自我控制及社交技能,引导患儿认识自身问题并学习应对策略。

    家庭治疗:调整家庭环境,加强亲子沟通,减少家庭中的不良刺激,为患儿营造支持性家庭氛围。

    2.药物治疗:可选用中枢兴奋剂(如特定兴奋剂药物)、非中枢兴奋剂(如特定非中枢兴奋剂药物)等,但需遵循优先非药物干预原则,避免低龄儿童过早使用药物。

    六、预后

    部分患儿症状可持续至成年,可能影响学业成就、职业发展及社交关系。早期规范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多数患儿经综合治疗后症状可明显缓解,生活功能逐步提升。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需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避免长时间接触电子设备等不良环境刺激,家长应密切观察症状变化,配合专业治疗。

    家长:需给予患儿更多耐心与支持,避免过度责备,积极参与患儿的治疗过程,与学校老师保持沟通,共同为患儿营造有利成长环境。

    合并其他疾病患儿:若同时合并抽动障碍等共患病,需综合评估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兼顾不同疾病的治疗需求。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