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的特点及症状问
小儿腹泻的特点及症状
-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症,不同年龄段有特点,婴儿消化系统等发育不完善易腹泻且病情变化快易并发脱水等;症状包括大便性状改变(稀水样、蛋花汤样、黏液脓血便、糊状便等)、大便次数增多,还常伴发热、腹痛、呕吐、脱水表现,不同情况脱水表现不同。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症,不同年龄段小儿腹泻有一定特点。婴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消化酶活性低,对食物量和质变化耐受性差,容易发生腹泻。此外,小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肠道屏障功能较弱,肠道菌群易失调,也是小儿易发生腹泻的原因之一。而且小儿腹泻病情变化快,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需要密切关注。
年龄因素影响:新生儿腹泻表现多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不明显,因为新生儿胃肠道功能更稚嫩,对内外环境变化更敏感。婴幼儿腹泻相对多见且症状相对典型,可能与该阶段小儿饮食转变等因素相关,比如从母乳或配方奶喂养向添加辅食过渡时,容易出现腹泻。
个体差异:不同小儿腹泻特点也有差异,有些小儿腹泻可能与自身过敏体质等有关,比如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小儿,腹泻可能会伴有皮疹等其他过敏表现。
症状
大便性状改变:
稀水样便:大便像水一样稀薄,常见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如轮状病毒感染,大便多为黄色或淡黄色水样便,无明显黏液脓血。
蛋花汤样便:也是轮状病毒腹泻的典型表现之一,大便呈蛋花汤样,这是因为轮状病毒感染损伤肠道黏膜,导致大便性状改变。
黏液脓血便:多见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如志贺菌感染,大便中会有黏液和脓血,同时可能伴有发热、腹痛等症状。
糊状便:如果是小儿添加辅食后出现的腹泻,可能表现为糊状便,大便中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这是因为小儿对新添加的辅食不适应导致的。
大便次数增多:小儿正常大便次数因年龄而异,一般母乳喂养儿大便次数相对较多,每天2-5次左右,人工喂养儿大便次数相对较少,每天1-2次左右。但发生腹泻时,大便次数会明显增多,可达到每天数次甚至十余次。比如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时,大便次数可能达到每天10次以上。
伴随症状:
发热:感染性腹泻多伴有发热,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发热程度可能更高,可伴有寒战等表现。
腹痛:小儿可能会出现哭闹不安,尤其是在排便前,这是因为腹泻导致肠道蠕动增快,引起肠道痉挛而出现腹痛。
呕吐:腹泻时常伴有呕吐,尤其是胃肠型感冒引起的腹泻,呕吐可能比较明显,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
脱水表现:严重腹泻时会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小婴儿还可能出现前囟凹陷。根据脱水程度不同,分为轻度脱水、中度脱水和重度脱水,轻度脱水小儿精神稍差,略有烦躁不安,皮肤稍干燥,弹性尚可,眼窝和前囟稍凹陷,尿量稍减少;中度脱水小儿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干燥、弹性较差,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尿量明显减少;重度脱水小儿呈重病容,精神极度萎靡,表情淡漠,皮肤发灰或有花纹、弹性极差,眼窝和前囟深凹陷,眼闭不合,哭时无泪,口唇黏膜极干燥,尿量极少或无尿,可伴有休克症状。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