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是怎么形成的问
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是怎么形成的
-
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与年龄、性别、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危险因素相关,这些因素先损伤内皮细胞,引发单核细胞黏附、脂质沉积与炎症反应,进而形成斑块,若危险因素持续存在,斑块可能进展且不稳定易破裂出血致血栓及脑血管事件。
一、危险因素相关
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的形成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以下是一些主要方面:
年龄与性别: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的弹性会逐渐下降,内皮细胞容易受损,从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一般来说,男性在更年期前患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的风险相对高于女性,但更年期后女性风险逐渐上升。例如,流行病学研究发现,50岁以上人群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高脂血症: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水平升高是重要危险因素。当血脂异常时,脂质容易沉积在颈动脉内膜下。例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被称为“坏胆固醇”,它会进入动脉内膜下,引发炎症反应,逐渐形成粥样斑块。有研究表明,LDL-C水平每升高1mmol/L,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风险会显著增加。
高血压:高血压会使血管内皮受到机械性损伤,破坏血管内皮的完整性。高血压导致血流对血管壁的冲击力增大,加速内膜受损,促进脂质沉积和斑块形成。长期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人群。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体内糖代谢紊乱,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促进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高血糖环境还会导致蛋白质非酶糖化,改变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使得颈动脉更容易发生粥样硬化伴斑块。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的概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4倍。
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血管收缩,促进血小板聚集。同时,吸烟还会降低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好胆固醇”)水平,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吸烟者患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的风险较非吸烟者显著增加。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会导致身体代谢紊乱,体重容易增加,肥胖是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的危险因素之一。此外,长期高盐、高糖、高油的饮食习惯,会进一步加重血脂、血压、血糖等指标的异常,从而促进斑块形成。
二、病理生理过程
内皮损伤启动:上述各种危险因素首先会损伤颈动脉的内皮细胞。例如,高血压引起血流冲击损伤内皮,高脂血症时的脂质成分容易沉积并损伤内皮,吸烟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等。内皮损伤后,会释放一些炎症介质,吸引单核细胞等炎症细胞黏附到内皮损伤部位。
脂质沉积与炎症反应:单核细胞进入内膜下转化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吞噬脂质后形成泡沫细胞。同时,炎症反应持续存在,进一步吸引更多的炎症细胞聚集,使得脂质不断沉积,逐渐形成粥样斑块的核心部分。
纤维帽形成与斑块进展:在斑块形成过程中,会有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纤维帽,包裹脂质核心。但如果危险因素持续存在,斑块可能会不断进展,纤维帽可能会变薄,斑块变得不稳定,容易发生破裂、出血等情况,一旦斑块破裂,会激活凝血系统,形成血栓,严重时可导致脑血管事件。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