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骨折手法复位的技巧问
桡骨骨折手法复位的技巧
-
复位前需评估患者年龄、病史、受伤情况并准备器械;复位时通过牵引、矫正移位、维持位置等技巧操作;复位后通过影像学和临床症状评估效果,再进行固定和康复指导,不同年龄患者复位及后续处理有差异。
一、复位前的准备
1.患者评估
年龄因素:儿童桡骨骨折与成人不同,儿童骨骼柔韧性好,手法复位时需考虑儿童骨骼的生长特性。例如,儿童青枝骨折多采用轻柔手法复位。对于老年患者,常合并骨质疏松,复位时要注意力度,避免过度牵拉导致二次损伤。
病史情况:若患者有既往骨折史或骨骼疾病史,如骨软化症等,手法复位前需充分评估骨骼状态,制定更谨慎的复位方案。
受伤情况:明确桡骨骨折的类型,如横形骨折、斜形骨折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骨折的复位技巧有所差异。
2.器械准备:准备好合适的牵引器具等,如布带等用于牵引操作。
二、复位的具体技巧
1.牵引手法
纵向牵引:患者取合适体位,术者握住患者手部,沿桡骨长轴进行纵向牵引,一般持续牵引数分钟,使重叠的骨折端拉开。对于儿童患者,牵引力度要轻柔,根据儿童的体重等因素调整牵引力量,通常牵引力量约为体重的1/10-1/20。
对抗牵引:助手配合进行对抗牵引,稳定患者的近端肢体,如对于前臂桡骨骨折,助手可握住患者上臂进行对抗。
2.矫正移位
成角移位矫正:根据骨折成角的方向,采用相应的手法矫正。例如,若有向前成角,术者可通过按压骨折远端等手法来矫正成角。对于老年患者,由于骨质较疏松,矫正成角时要缓慢施加力量,避免骨折端穿透骨皮质。
旋转移位矫正:通过旋转患者的手部来矫正旋转移位。若有旋前移位,可将手部缓慢旋后,反之亦然。在操作过程中要感觉骨折端的旋转情况,逐步矫正至正常位置。儿童患者的旋转移位矫正相对成人更容易,但也需谨慎操作,避免损伤周围软组织。
侧方移位矫正:对于存在侧方移位的骨折,术者用手在骨折处对骨折端进行推挤等操作来矫正侧方移位。如桡骨骨折向桡侧移位,术者用手向尺侧推挤骨折远端。
3.维持复位位置:在矫正移位后,采用适当的方法维持骨折端的复位位置,如可使用小夹板等固定器具进行初步固定,保持骨折端的稳定。
三、复位后的评估与后续处理
1.复位效果评估
影像学评估:通过X线等影像学检查来评估骨折复位情况,观察骨折端的对位对线情况,如骨折端的重叠程度、成角情况、旋转情况等是否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评估:检查患者复位后的疼痛情况、肢体的活动情况等。若复位良好,患者的疼痛会有所减轻,肢体的活动受限情况会改善。
2.后续处理
固定:根据复位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如小夹板固定、石膏固定等。对于儿童患者,可选择透气性好、固定合适的夹板或石膏,避免影响儿童肢体的血液循环和生长发育。固定后要定期复查,观察固定部位的情况。
康复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康复指导,告知患者在固定期间的功能锻炼方法等。例如,在骨折复位固定后,可进行手指的屈伸等轻微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康复锻炼的强度和方式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的康复锻炼要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折愈合。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