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积水是怎么引起的问
小儿脑积水是怎么引起的
-
小儿脑积水的病因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先天性因素有神经管发育异常(胚胎早期神经管闭合障碍,受遗传、环境因素影响)和脑脊液循环通路先天畸形(如中脑导水管狭窄、第四脑室出口闭锁等);后天性因素包含颅内感染(如化脓性、结核性脑膜炎致蛛网膜颗粒粘连阻碍脑脊液回吸收)、颅内出血(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等致脑脊液循环通路阻塞)、颅内肿瘤(占据空间或压迫结构阻碍脑脊液循环)。
一、先天性因素
1.神经管发育异常
在胚胎发育早期,神经管闭合过程出现障碍是导致小儿脑积水的重要先天性原因。例如,胚胎在妊娠22-28天左右神经管闭合,若此时受到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影响,神经管闭合不全,就可能引起脑脊液循环通路相关结构发育异常,使得脑脊液的正常循环受阻。遗传因素方面,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影响神经管的正常发育过程,环境因素如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等,也会干扰胚胎神经管的发育,进而引发脑积水相关的结构异常。
2.脑脊液循环通路先天畸形
脑室系统与蛛网膜下腔之间的脑脊液循环通路存在先天性畸形是常见原因。比如中脑导水管狭窄,这是较为常见的先天性脑脊液循环通路畸形之一。中脑导水管是连接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的重要结构,其狭窄会阻碍脑脊液从第三脑室流至第四脑室,导致脑脊液在脑室系统内积聚,引起脑室扩张,进而发展为脑积水。此外,第四脑室出口的先天性闭锁等畸形也会影响脑脊液的正常流出,使得脑室系统内脑脊液增多,压力升高,引发小儿脑积水。
二、后天性因素
1.颅内感染
婴幼儿时期颅内感染是引起脑积水的重要后天因素。例如化脓性脑膜炎,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炎症会导致蛛网膜颗粒粘连,蛛网膜颗粒是脑脊液回吸收的重要结构,其粘连会阻碍脑脊液从蛛网膜下腔回吸收至静脉系统,从而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结核性脑膜炎也可能导致类似情况,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炎症会使蛛网膜下腔粘连,影响脑脊液的正常循环,导致脑积水的发生。在儿童时期,尤其是免疫力相对较低的婴幼儿,颅内感染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若未能及时有效的治疗,就容易引发脑积水。
2.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小儿脑积水的常见后天原因之一。如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血液积聚在脑室系统内,会阻塞脑脊液的循环通路。血液中的红细胞等成分可能会引起蛛网膜下腔粘连,或者直接堵塞脑脊液的正常流动通道,使得脑脊液无法正常循环和吸收,进而导致脑室扩张,形成脑积水。此外,外伤引起的颅内出血,如颅脑外伤导致脑内血肿形成,也可能影响脑脊液的循环,若血肿周围的脑脊液循环受到阻碍,也会引发脑积水。
3.颅内肿瘤
颅内肿瘤可占据颅内空间,影响脑脊液的正常循环。例如,位于第三脑室、第四脑室等部位的肿瘤,容易阻塞脑脊液的通路。肿瘤的生长会压迫周围的脑脊液循环结构,如压迫中脑导水管,导致脑脊液流通受阻,引起脑室系统内脑脊液积聚。儿童时期颅内肿瘤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由于儿童的颅腔代偿能力相对较弱,肿瘤引起脑积水的进展可能较快。不同类型的颅内肿瘤对脑脊液循环的影响机制有所不同,如室管膜瘤等肿瘤可能直接堵塞脑脊液通路,而一些良性肿瘤如颅咽管瘤也可能通过压迫周围结构影响脑脊液循环,进而导致小儿脑积水的发生。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