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手足口病是什么

手足口病是什么

2025年10月15日 14:24:59
病情描述:

手足口病是什么

医生回答(1)
  • 陈志衡
    陈志衡副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向他提问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以手、足、口腔出现皮疹疱疹为主要特征部分伴发热病原属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耐乙醚耐弱酸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不同血清型感染后交叉免疫持续短典型表现有前驱症状后出现疱疹溃疡重症可致多种严重病症传播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和飞沫传播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治疗无特效抗病毒药主要对症支持治疗预防要注意个人卫生、接种EV71疫苗、避免聚集儿童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婴幼儿要加强照护物品定期消毒。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病原体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等。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为主要临床特征,部分患儿可伴有发热。

    病原学特点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该类病毒耐乙醚、耐弱酸,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75%乙醇和5%来苏不能将其灭活,但对甲醛、氯化镁等敏感。不同血清型肠道病毒感染后可产生不同程度的交叉免疫,但持续时间较短。

    临床表现

    1.典型表现:初期多有低热、食欲减退、不适等前驱症状,随后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疱疹多分布于舌、颊黏膜、硬腭等处,常伴有疼痛,影响患儿进食。

    2.重症表现:少数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患儿可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体抖动、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需密切监测并及时干预。

    传播途径

    1.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传播方式,患儿的唾液、疱疹液、粪便中含有病毒,接触被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等均可感染。

    2.飞沫传播: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与患儿近距离接触可被感染。

    诊断方法

    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临床医生会询问患儿是否有手足口病患者接触史,结合典型皮疹表现初步诊断,实验室检查可通过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等明确病原体。

    治疗原则

    手足口病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注意隔离患儿,避免交叉感染;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保持清洁,预防继发感染;发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等对症处理;对于出现重症表现的患儿需及时送往医院救治,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及脏器功能保护等。

    预防措施

    1.个人卫生:教育儿童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

    2.疫苗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建议6月龄~5岁儿童接种,接种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

    3.避免聚集: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儿童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风险。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由于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后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精神差、嗜睡、肢体抖动等异常表现应立即就医。日常护理中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修剪患儿指甲,避免搔抓疱疹引起感染。

    婴幼儿:家长需加强照护,及时清理患儿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对患儿使用的物品定期消毒,如玩具、餐具等可采用煮沸或阳光暴晒等方式消毒。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