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并发症有哪些问
小儿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并发症有哪些
-
小儿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急促等,影响生长发育;细菌性动脉瘤,可致身体多部位出现相应严重症状;迁移性脓肿,在不同部位有不同表现影响生活质量;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栓塞、脑出血、脑膜炎,影响神经功能发育等;肾脏并发症,如肾小球肾炎影响生长发育,肾梗死影响肾脏功能。
一、心力衰竭
(一)发生机制
小儿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时,感染累及心瓣膜,导致瓣膜穿孔、溃疡、腱索断裂等病变,引起瓣膜关闭不全,增加心脏负荷,同时感染还可能影响心肌功能,进而引发心力衰竭。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感染心内膜后,破坏心瓣膜结构,使心脏泵血功能受损。
(二)表现及影响
患儿可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肝脏肿大、水肿等表现。严重的心力衰竭会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因为心脏无法正常有效地泵血,导致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足,影响营养物质的运输和代谢。对于婴幼儿来说,还可能表现为喂养困难、体重不增等情况。
二、细菌性动脉瘤
(一)形成原因
细菌栓子脱落随血流漂流,栓塞于动脉壁,导致动脉壁受损、薄弱,逐渐形成动脉瘤。在小儿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中,常见致病菌如草绿色链球菌等形成的栓子容易导致这种情况。
(二)相关情况
动脉瘤可发生在身体多个部位,如脑动脉瘤、四肢动脉瘤等。若脑动脉瘤破裂,可引起脑出血,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四肢动脉瘤可能导致局部肢体缺血、疼痛、皮肤温度改变等。
三、迁移性脓肿
(一)产生过程
感染病原体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身体其他部位,在局部组织定植繁殖,形成脓肿。例如,病原体通过血流到达肺部,在肺部组织中生长繁殖,形成肺部迁移性脓肿。
(二)不同部位表现
肺部迁移性脓肿可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表现;若脓肿发生在骨骼,可导致骨骼疼痛、活动受限等;发生在关节时,可引起关节红肿、疼痛、活动障碍等,这会严重影响小儿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四、神经系统并发症
(一)脑栓塞
感染性心内膜炎产生的赘生物脱落形成栓子,栓塞于脑血管,导致脑栓塞。小儿脑栓塞后可能出现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影响小儿的神经功能发育,对其未来的智力、运动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
(二)脑出血
如前文所述,细菌性动脉瘤破裂可引起脑出血,小儿脑出血时除了有头痛、呕吐等表现外,还可能出现惊厥、昏迷等情况,严重威胁小儿生命,即使存活也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低下、癫痫等。
(三)脑膜炎
病原体直接侵袭脑膜或通过血流感染脑膜引起脑膜炎。小儿患脑膜炎时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颅内压增高、脑实质损伤等,影响小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和认知功能。
五、肾脏并发症
(一)肾小球肾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引起免疫反应,导致肾小球肾炎。小儿肾小球肾炎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长期的肾小球肾炎会影响肾脏的滤过功能,影响小儿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和水电解质平衡,进而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二)肾梗死
栓子栓塞于肾动脉引起肾梗死。小儿肾梗死可出现腰痛、血尿等表现,肾脏部分梗死可能影响肾脏的局部功能,严重的肾梗死可能导致肾功能受损,影响小儿的整体健康状况。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